
論述和注解。 梁啟超 《南海康先生傳》第三章:“彼時所譯者,皆初級普通學,及工藝、兵法、醫學之書,否則 耶蘇 經典論疏耳,於政治哲學,毫無所及。”
論疏是漢語古籍注釋體例的複合術語,由“論”與“疏”兩種注解形式結合而成,特指對佛教經典或儒家典籍進行系統性闡釋的著作。其核心含義與用法如下:
指對經典主旨的綜合性論述,側重義理闡發與邏輯體系構建。如佛教中對經藏(佛陀教義)的論釋稱為“阿毗達磨”(Abhidharma),代表作品有《大智度論》《瑜伽師地論》等。
原意為疏通文義,即逐字逐句解釋經文疑難,包含音義、訓诂及背景考據。儒家注疏傳統中,如孔穎達《五經正義》即屬此類。
融合宏觀義理(論)與微觀考釋(疏),形成“以疏解論,以論統疏”的雙層诠釋結構。例如唐代窺基《成唯識論述記》,既解析《成唯識論》的哲學體系,又疏解其文本細節。
在佛學術語中,“論疏”專指對“論藏”(阿毗達磨)的再注釋。如古德對《中論》《百論》的疏解著作,統稱為“論疏”,代表有吉藏《中論疏》、淨影慧遠《大乘義章》等。此類文獻需符合三方面标準:
定義:“論疏者,通論一經之疏也……如《法華論疏》《涅槃論疏》。” 強調其融通經論的特質(鍊接)。
釋為:“對佛教論書的注釋。亦泛指闡釋經論的著作。” 印證其跨宗教文本的適用性(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年卷三,第1109頁)。
結論:“論疏”作為中國古典注經學的範式,兼具哲學思辨與文獻考據的雙重學術價值,尤其在漢傳佛教義學體系中具有核心地位。其權威性建立在曆代高僧大德的實證修行與學術傳承之上,體現了東方诠釋學的獨特智慧。
“論疏”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論疏”指對經典或文獻的論述與注解,常見于學術或宗教文本的闡釋。例如梁啟超在《南海康先生傳》中提到,翻譯作品多為“耶蘇經典論疏”,即對基督教經典的詳細解釋。
多用于形容學術性文本的闡釋,如宗教經典、哲學著作的注解,或指文章表達條理清晰、簡潔明了的特點。
可通過滬江線上詞典或查字典查看更詳細釋義。
愛寶哀臞暗靜鳌峰闆榻不合時宜長跑犢鼻騧娥眉月旊人繁刑沸亂奮躍孵化器撫戢福馬林告老還家慣口海損合圍劃歸昈分蛱蝶泉狡愎錦被堆競買精美絕倫積生跨子窺牖小兒老山曆曆可辨沴孽貓掌風梅花調門階謬以千裡末尼教末派麰粉内燃機龐然大物偏心矩辟居入貼設處慎察是得屬别樹條死獄所欽太尊天骥尉安蝦鬣象筆纖刻羨慕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