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衰疲委頓。 明 陸時雍 《詩鏡總論》:“《焦仲卿詩》有數病:大略繁絮不能舉要,病一;粗丑不能出詞,病二;頽頓不能整格,病三。”
頹頓是漢語詞彙,指精神萎靡不振、身體疲憊衰弱的狀态,常形容人因長期勞累、疾病或意志消沉而表現出的疲乏無力感。以下是詳細解析:
指意志消沉、情緒低落的狀态,如長期受挫後失去活力。
形容體力衰竭、行動遲緩,多因疾病或過度消耗所緻。
兼具身心雙重疲憊,呈現頹廢、不振作的生活狀态。
該詞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2卷第123頁,其定義為:“頹唐困頓;衰疲無力。”
魯迅《書信集·緻台靜農》中曾用“頹頓”描述身心俱疲的狀态:“我因不堪困頓,遂至頹頓。” 印證了詞彙在近代文學中的實際運用。
來源說明:
“頹頓”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信息
二、詳細解釋
指人的狀态:
多用于描述精神或身體上的疲憊委靡。例如長期壓力可能導緻人“頹頓不振”,或疾病後身體“頹頓虛弱”。
指事物的狀态:
可形容建築物破敗(如“斷垣頹壁”)、經濟衰退等。明代陸時雍在《詩鏡總論》中批評《焦仲卿詩》“頹頓不能整格”,即指詩文結構松散、缺乏條理。
情感色彩:
隱含事物處于低谷或衰敗階段的意味,常用于文學或書面語中,增強畫面感和情緒渲染。
三、相關擴展
四、使用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詞或例句,可參考古典文學評論或詞典來源。
哀哀欲絕哀憐半夜三更八字帖兒慘慄蠶作長列谄譽嘲駡趁船摴博楚醅骀它大剌剌端午索二黃鸸鶓芳懿繁憂翻梓吠雪龜腦海象黃壤環鑽輝石佳婦鞬服僵化降谪徼繞浄刹景印緊要叩打苦口勞尊練波梨顋留退女伯胚軸棄本求末慶期邛葛權署饒給山台升鬥史策四铢錢滕王閣途斃推覆危轍渦旋響葫蘆下驷瑕隙歇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