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在陰間受到懲治。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倘或為利營私,徇情欺主,明正國法,幽服冥誅。” 黃人 《<小說林>發刊詞》:“亦科以誨淫誨盜之罪,謂作者已伏冥誅;繩諸戒色戒鬭之年,謂閲者斷非佳士。”
“冥誅”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對罪惡行為的嚴厲懲罰或報應,尤其強調陰間懲治的概念。該詞由“冥”(深遠、幽暗,可引申為陰間)和“誅”(懲罰、誅殺)組成,字面意為“在幽冥中的懲罰”。
該詞在現代使用較少,但保留了雙重象征:既指宗教觀念中的陰間審判,也可比喻現實中對惡行的終極懲罰。需注意其語境多帶有封建色彩,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背景分析。
冥誅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對罪惡行為進行正義的懲罰和報複。它可以指代對惡人的嚴厲懲罰或者使其遭受到嚴重的災禍。
冥誅的拆分部首為冖和讠。冖為上覆的意思,讠為言字的變形,表示與說話和言語有關的意思。
冥誅的筆畫總數為12畫。
冥誅源于中國古代的文獻,最早可以追溯到《左傳·襄公十年》。繁體字形為「冥誅」。
古時候的冥誅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大部分時候是以「冥」作為開頭,後面跟隨「誅」字,即「冥誅」。
1. 那個惡人竟然沒有受到冥誅的懲罰,真是讓人氣憤。
2. 罪大惡極的兇手最終遭受到了冥誅。
冥誅常常與其他詞語搭配使用,例如:
大冥誅:指對大罪犯進行的特别嚴厲的懲罰。
冥冥中誅:指對惡人的懲罰在他們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以至于他們無法逃脫。
近義詞:懲罰、制裁、報複、嚴厲懲罰。
反義詞:寬容、寬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