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桂做的釣餌。比喻侈而不當。語本《太平禦覽》卷八三四引《阙子》:“ 魯 人有好釣者,以桂為餌,黃金之鈎,錯以銀碧,垂翡翠之綸,其持竿處位即是,然其得魚不幾矣,故曰釣之務不在芳飾,事之急不在辯言。”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固知翠綸桂餌,反所以失魚。” 元 陳樵 《瑇瑁賦》:“挾浮環以亂流,摻霜綸與桂餌,結精鋌以為網。”
“桂餌”是一個具有文學寓意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桂餌”指用肉桂制作的釣魚餌料。字面意義雖為釣魚工具,但在文學語境中多作比喻使用。
源自《太平禦覽》引《阙子》的寓言故事:魯國有人用黃金鈎、銀碧裝飾的釣具,并以肉桂為餌,結果卻釣不到魚。故事強調“釣之務不在芳飾”,即過分追求形式反而失去本質。
比喻華而不實、本末倒置的行為,尤其指過度追求表面修飾而忽略實際效果。如南朝劉勰《文心雕龍》用“翠綸桂餌”批評浮誇文風,指出華麗辭藻反而影響表達效果。
該詞提醒人們注重實質,避免因過度包裝或形式主義導緻事與願違,具有現實警示意義。
(注:以上解釋綜合參考了滬江詞典、查詩文網等來源的權威釋義。)
桂餌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部分組成——"桂"和"餌"。它的拆分部首分别為木和食,筆畫總數為11。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繁體漢字中,它的寫法是「櫃餌」。
在古代,"桂餌"一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有些古文獻中,"桂"這個字的寫法是「矽」,表示一種貴重的香料。而"餌"這個字的古代寫法則是「育」,通常指的是喂養或供給食物。
現代漢語中,"桂餌"一詞通常用來形容某種物品或手段作為誘餌,以引誘他人或激起他人的興趣。它可以指整體的東西,也可以指其中一部分。例如,它可以用來形容一種吸引顧客注意的各種營銷策略、廣告手段或者産品特色。
以下是一些使用"桂餌"這個詞的例句:
1. 這個商家總是能夠用各種新穎的促銷方式将顧客吸引過來,他們真是擅長運用桂餌。
2. 這部電影在票房上使用了很多桂餌,例如明星演員和令人期待的故事情節。
3. 他的演講中用了一些幽默的桂餌,成功地引起了聽衆的笑聲和共鳴。
與"桂餌"相關的組詞有:
1. 桂花:指桂樹上開的花朵。
2. 餌料:指用來喂養動物或者用來釣魚的食物。
"桂餌"的近義詞可以是"引子"、"誘餌"或者"誘因"。而它的反義詞可以是"禁絕"、"拒絕"或者"抵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