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茅社的意思、茅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茅社的解釋

亦作“茆社”。古天子分封諸侯,授之茅土使歸國立社,稱作茅社。《書·禹貢》“厥貢惟土五色” 孔 傳:“王者封五色土為社。建諸侯,則各割其方色土與之使立社,燾以黃土,苴以白茅,茅取其潔,黃取王者覆四方。”《晉書·汝南王亮等傳序》:“功臣無立錐之地,子弟君不使之人。徒分茅社,實傳虛爵。” 宋 蘇轼 《皇叔皇兄追封制》:“沒享茆社,所以寵綏其子孫。”參見“ 茅土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茅社”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詞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1.分封諸侯的儀式象征(主流解釋)

根據等權威詞典記載,“茅社”指古代天子分封諸侯時,用五色土築壇祭祀社神(土地神),并按諸侯封地所在的方位,取相應顔色的土塊,用白茅包裹賜予諸侯。諸侯将此土帶回封地建立社壇,象征受封的合法性。這一儀式出自《尚書·禹貢》,并延伸為分封制度的代稱。
例如《晉書》中“徒分茅社,實傳虛爵”即用此典,暗含對虛封爵位的諷刺。

2.學術交流場所(少數說法)

提到“茅社”指學者在茅草屋中研讨學問的場所,象征學術團體。但此說法未見于其他權威典籍,可能是現代對“茅屋”與“社”(團體)的引申聯想,需謹慎考據。

補充知識:

網絡擴展解釋二

茅社的意思

茅社是指古代村落中用茅草搭建的祭祀祖先或進行集會活動的場所,也可以泛指鄉村中的社會組織。

拆分部首和筆畫

茅社的部首為艹(草)和社(礻),總共有8畫。

來源

茅社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會。在古代農耕社會中,人們會在村落中建立茅草屋頂的社會集會場所來祭祀祖先,進而發展為鄉村組織的名稱。

繁體

茅社的繁體字為茅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茅社的寫法為“茆社”,由于字形演變,目前已不常見。

例句

在古代,茅社是鄉村人民一起祭拜祖先的場所。

組詞

茅社的組詞有茅草、茅屋、村社等。

近義詞

茅社的近義詞有土壇、土坊、祠堂等。

反義詞

茅社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立詞,但可以用城市、都市等表示對鄉村茅社的對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