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西北遊牧民族 鐵勒 部族之一。 唐 貞觀 二十一年以 僕骨 部置 金微都督府 ,隸 燕然都護符 。以 僕固 為姓。《舊唐書·北狄傳·鐵勒》:“ 鐵勒 ,本 匈奴 别種。自 突厥 強盛, 鐵勒 諸部分散,衆漸寡弱。至 武德 初,有 薛延陀 、 契苾 、 迴紇 、 都播 、 骨利幹 、 多覽葛 、 僕骨 ……等,散在磧北。”
“仆骨”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基本定義
仆骨是隋唐時期西北遊牧民族鐵勒(又稱“九姓鐵勒”)的部族之一,活躍于漠北地區。
語言與結構
在極少數語境中,“仆骨”被解釋為形容人極度瘦弱,如“瘦弱得像骨頭”。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可能為現代引申或特定語境下的比喻。
總結建議:
若涉及曆史、民族研究,應優先采用“古代鐵勒部族”的解釋;若在文學作品中遇到“仆骨”形容瘦弱,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為特殊修辭。
《仆骨》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指的是脖頸下方的部位,即頸根部。通常用來描述人或動物的解剖結構。
《仆骨》的部首是“骨”字,而它的總筆畫數為20畫。
《仆骨》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它的繁體字為「撲骨」。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變革。《仆骨》一詞在古代使用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其基本意義仍然相同。
1. 科學家正在研究人類頸部和《仆骨》的關系。
2. 馬匹的《仆骨》通常是其身體力量的關鍵支撐點。
1. 骨骺(gǔ xié):指的是幼兒期長在骨頭末端的軟骨組織。
2. 骨幹(gǔ gàn):指的是人或物的重要支撐或核心成員。
頸根、背頸
頭頸、頸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