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天意神旨注定之初而尚未明白顯示的時候。《晉書·王敦傳論》:“ 琅邪 之初鎮 建鄴 ,龍德猶潛,雖當璧膺圖預定於冥兆,豐功厚利未被於黎氓。”《文選·劉孝标<辯命論>》:“命也者,自天之命也,定於冥兆,終然不變。” 李善 注:“ 祖台 之論命曰:存亡壽夭,鹹定冥初。” 劉良 注:“冥,昧也;兆,始也。言命定之於冥昧之始。”
“冥兆”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冥兆”指天意或命運在冥冥中早已注定,但尚未顯現明确迹象的初始階段。這一概念多用于古代文獻,強調命運的神秘性與不可預知性。
詞源構成:
文獻用例:
部分資料(如)認為“冥兆”可指不祥的征兆,這一解釋可能源于對“冥”字“黑暗”義的引申。但此用法在權威古籍中較少見,或為現代語境下的擴展理解。
建議在閱讀古籍時優先采用“天命注定之初”的釋義,而現代引申用法需謹慎考據。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晉書》《文選》等原始文獻。
冥兆(míng zhào)是指在神秘的預兆或征兆,常常與災難、不幸或未知的事情相關聯。當出現冥兆時,人們往往感到不安和恐懼。
冥兆的拆分部首為冖和兆,其中冖是頭部的意思,兆則是預示的意思。筆畫總共有15畫。
冥兆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話傳說和民間信仰。在中國文化中,人們相信天地之間有神秘的聯繫,通過觀察一些特殊的現象,可以推測未來的發展。在繁體字中,冥兆的寫法為「冥兆」。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冥兆曾經有過不同的寫法。例如,在楚石書中,冥兆的寫法為「冥瞀」。這種寫法形象地描述了人們在黑暗中觀察到的神秘的兆頭。
1. 他感到心中有一種冥兆,仿佛有一個不可名狀的災難即将降臨。
2. 這次的意外事故或許是冥兆的開始,我們需要更加謹慎對待。
- 冥想:指通過冥思默想來達到内心平靜和甯靜的一種修行方式。
- 兆頭:指預示着将要發生某種事情的迹象或信號。
- 近義詞:預兆、征兆
- 反義詞:吉兆、好兆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