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茅焦的意思、茅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茅焦的解釋

戰國 齊 人,以敢谏見稱。 秦始皇 母後私通 嫪毐 , 毐 以假父之尊專國事,驕縱為亂, 始皇 取而車裂之,遷太後于 萯陽宮 ,令曰:敢以太後事谏者戮。死者已二十七人,而 茅焦 猶冒死上谒,解衣伏質,喻以利害, 始皇 悟而赦之,迎太後歸 鹹陽 ,尊 焦 為上卿。見 漢 劉向 《說苑·正谏》。《史記·秦始皇本紀》:“ 齊 人 茅焦 説 秦王 曰:‘ 秦 方以天下為事,而大王有遷母太後之名,恐諸侯聞之,由此倍 秦 也。’ 秦王 乃迎太後於 雍 而入 鹹陽 ,復居 甘泉宮 。” 唐 元稹 《四皓廟》詩:“ 茅焦 脫衣諫,先生無一言。”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列朝·邵經邦譏議禮》:“議禮諸臣自比 茅焦 之諫,訕上無禮,逮下詔獄訊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茅焦”是戰國時期齊國人,以敢于直谏而聞名,主要事迹與秦始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人物背景與事件經過
    茅焦生活在秦始皇時期。當時,秦始皇母親趙太後與嫪毐私通,嫪毐借勢專權作亂。秦始皇平定叛亂後,處死嫪毐并遷太後至萯陽宮,下令禁止進谏太後之事,已處決27名勸谏者。茅焦冒死進谏,以“秦欲統一天下卻背負遷母惡名,恐失民心”為由說服秦始皇,最終太後被迎回鹹陽,茅焦被尊為上卿。

  2. 曆史評價與意義
    茅焦的谏言體現了古代士人“以死明志”的忠直精神,同時反映了秦始皇納谏的理性一面。此事在《說苑·正谏》和《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均有記載,成為帝王權衡私德與政治影響的典型案例。

  3. 讀音與詞性
    讀音為máo jiāo(拼音),屬專有名詞,特指這一曆史人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茅焦(máo jiāo)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字組成。下面将分别介紹它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茅焦是一個動詞短語,意思是“燒焦茅草”。茅草是一種生長在草原上的植物,在古代常被用作建造茅屋的材料。而“焦”指的是被火燒炭的狀态。因此,茅焦就是用火把茅草燒成焦炭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茅(艹+矛,總共8畫),焦(火+角,總共11畫)。 來源:茅焦這個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人們為了建造簡易的茅屋,需要将茅草捆綁在一起,并用火将其燒成焦炭,以增強材料的耐久性。這種方法在民間被稱為“茅焦”。 繁體:茅焦的繁體字形為“茅焦”。 古時候漢字寫法:關于茅焦這個詞的古時漢字寫法,現暫時沒有找到相關的資料。 例句: 1. 他們将茅草疊起來,然後用火燒成了茅焦。 2. 茅草經過茅焦處理後,可以更好地保護房屋。 組詞:茅室(茅草搭建的簡陋屋子)、茅屋(用茅草建造的房屋)、焦炭(經過燒焦處理的木材或煤炭)等。 近義詞:炭化、焚燒等。 反義詞:茅離(茅離指茅草長得高聳而直立,沒有被燒焦的意思)。 通過上述介紹,我們了解到了茅焦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