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石磨和碾砣。《清史稿·災異志一》:“﹝ 康熙 ﹞十九年七月, 陽曲 雨雹,大如雞卵,有大如磑碾者,擊死人畜甚多。”
2.研磨。 元 趙孟頫 《題耕織圖》詩之九:“激水轉大輪,磑碾亦易成。古人有機智,用之可厚生。”
“磑碾”是漢語中的曆史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釋:
名詞含義:指傳統農具中的石磨和碾砣。石磨用于研磨谷物成粉,碾砣則通過滾動碾壓使谷物脫殼或破碎,兩者常配套使用于糧食加工。
動詞含義:表示研磨的動作。元代趙孟頫詩句“磑碾亦易成”中,即指利用水力驅動碾具進行高效研磨的過程。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農業或手工業中的糧食加工場景,現代漢語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文獻或詩詞引用。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清史稿》或元代農事記載。
《磑碾》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石磨或者石磙碾搗或磨細東西。
《磑碾》由土部、石部和砧部組成,它的部首是石,總計有19畫。
《磑碾》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業時期,當時人們為了加工糧食,利用石頭作為磨盤和砧闆,将谷物磨碎以便加工和食用。
《磑碾》的繁體字是「磑碾」。
古時候「磑」的寫法是「鏕」,而「碾」的寫法是「輾」。
1. 媽媽用石磑碾搗米粒,制作了美味的米飯。
2. 他用磨石磑碾細磨了一頓好面粉。
1. 磑坊:制作或修複石磑的地方。
2. 砧磑:砧闆和石磨的結合體,用于碾搗食物。
3. 磑石:指用來制作磨盤或者砧闆的石頭。
1. 碾軋:用來表示石頭或重物碾壓。
2. 磨砺:表示磨擦或磨磨。
1. 整理:表示收拾整齊。
2. 定型:指給媒體、藝術品等最終的形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