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茶铛。《新唐書·韋堅傳》:“ 豫章 力士甆飲器、茗鐺、釜。”參見“ 茶鐺 ”。
“茗铛”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茗铛即“茶铛”,指古代用于煎茶的器具,類似于釜或鍋。其名稱由“茗”(茶葉)和“铛”(金屬容器)組合而成,專指煮茶用的器皿。
該詞最早見于《新唐書·韋堅傳》:“豫章力士甆飲器、茗铛、釜。” 此處描述豫章(今江西)地區進貢的瓷器茶具,包括茗铛、釜等物。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詩詞引用,可參考《新唐書》及唐宋詩文相關記載。
茗铛( míng dēng)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茗”和“铛”。其中,“茗”是多音字,讀作“míng”,意為茶葉的芽葉;“铛”讀作“dēng”,意為敲打的聲音。
拆分部首和筆畫:茗(草字頭+木字旁,共8畫);铛(金字旁+串字底,共9畫)。
來源:《茗铛》一詞最早見于明代湯顯祖的《牡丹亭》劇本。茗铛指的是杯狀茶具中的滴水聲,用以描述茶具發出的優美聲響。
繁體寫法:茗铛(茗鐺)。
古時候漢字寫法:茗
铛
例句:他端起精緻的茗铛,輕輕品味着香氣撲鼻的龍井茶。
組詞:铛聲、铛铛作響、茗香、茗茶。
近義詞:茶鈴聲、茶聲。
反義詞:寂靜、無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