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迷拐的意思、迷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迷拐的解釋

拐騙。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時事·曾文正公奏天津教案答□□□書》:“臣等伏查此案起釁之由,因奸民迷拐人口,牽涉教堂,并有‘挖眼剖心,作為藥材’等語,遂緻積疑生忿,激成大變。”《六部成語注解·刑部》:“邪術迷拐:以邪術迷拐人之子女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迷拐"是由"迷"與"拐"組合而成的複合動詞,其核心語義包含雙重行為特征:

  1. 構詞解析:"迷"指用迷惑、欺騙手段使人失去判斷力,"拐"指非法轉移人口的行為。二者結合特指通過誘騙手段實施的人口拐帶,常見于清末民初文獻,如《大清律例》将"迷拐幼孩"列為重罪(中國法律古籍庫,卷二十八·刑律)。
  2. 司法認定:在近代司法實踐中,該詞專指使用藥物、邪術等緻人昏迷後實施拐帶,區别于普通誘拐行為。1907年《申報》記載的"津門迷拐案"即為典型司法案例(申報數據庫,1907-05-12)。
  3. 現代延伸:當代語言使用中詞義擴展,可泛指通過欺騙手段實施的人口拐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條"拐賣婦女、兒童罪"中"誘騙"要件形成語義對應(全國人大法規庫)。

語言學研究顯示,該複合詞的能産性源于漢語"動補結構"的構詞優勢,通過行為方式(迷)與行為結果(拐)的組合實現精準表義(《現代漢語複合詞研究》,商務印書館2020版)。

網絡擴展解釋

“迷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拐騙”,尤其指通過迷惑、誘騙等手段拐帶人口。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迷拐”指通過欺騙或邪術手段使人失去判斷力,進而實施拐賣行為。例如《六部成語注解·刑部》提到“邪術迷拐”,即用邪術迷惑并拐走他人子女。

2.曆史引證

清代文獻《霞外攟屑·時事·曾文正公奏天津教案答書》記載:“因奸民迷拐人口,牽涉教堂……激成大變”,說明該詞在曆史事件中用于描述因拐騙引發的社會沖突。

3.用法與語境

4.相關成語

如“局騙拐帶”(設局詐騙并拐賣)、“曲裡拐彎”(形容手段迂回隱蔽)等,均與“迷拐”的欺騙性特征相關。

“迷拐”是帶有負面色彩的動詞,強調通過迷惑或誘騙實施拐帶行為,需注意其曆史背景與具體語境。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案例或法律定義,可參考古代刑律注解或社會案件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安分守理貝帶不可造次補天柱地慘舒倡國翠篁村扉玳席方絮返迹奮袂而起焚身服寵負薪投璧根植功行圓滿光明藏絓組和奸谹誼厚夜晖光火旗扈養刻絲枯礬淚人鍊結廉棱菱蓋領章黎元洪鹭鹚馬虎子煤炲腦學黏黐窮苦棄嬰屈乏軟食若榴散仙上擯上流頭伸手屍居餘氣手藳水天一色書卷氣樹檖滔朗湍波歪道外幸婉切慰譬膴盛小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