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焚身的意思、焚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焚身的解釋

焚燒身體。舊時宗教信徒以之作為一種祈禱、贖罪行為。《法苑珠林》卷三四:“若所傳無謬者,當使焚身之後舌不焦爛。” 宋 郭彖 《睽車志》卷一:“自言所積惡業至重,須焚身以懺。” 魯迅 《而已集·略談香港》:“一個和尚去告狀追債,而債戶商同通事,将他的狀子改成自願焚身了。”

猶喪生。焚,通“ 僨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 孔穎達 疏引 服虔 曰:“焚,讀曰僨;僨,僵也。為生齒牙,僵仆其身。”後用以比喻因貪利或積財而得禍。 唐 沉仲 《象環賦》:“取其焚身之齒,奮其截肪之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焚身”作為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焚燒身體”,但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具體化引申。根據《漢語大詞典》(第二版)解釋,“焚身”可作以下釋義:

一、本義指實際燃燒軀體的行為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收錄該詞時,強調其字面含義為“引火燒身”,例如《周易·旅卦》中“鳥焚其巢”的卦象,暗含身體遭受火焚的意象。

二、引申為自招災禍的隱喻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記載“象有齒以焚其身”,此處以象牙招緻獵殺為喻,《中華成語大辭典》指出該用法開創了“因貪緻禍”的象征體系。明代《警世通言》中“財帛焚身”的表述,進一步強化了這種警示含義。

三、現代漢語的特殊用法 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中,該詞被标注為書面語,特指“自焚行為”,如《人民日報》2021年報道中“極端情況下的焚身抗議”,保留了詞源中的悲劇色彩。

四、文化典故中的複合意象 《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提及“玩火自焚”的典故,源自《尚書·盤庚》中“若火之燎于原”的警示,将“焚身”與行為後果建立邏輯關聯,形成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勸誡範式。

網絡擴展解釋

“焚身”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本義解釋 指焚燒身體的行為,常見于古代宗教儀式或極端贖罪方式。如《法苑珠林》記載信徒通過焚身祈禱,并出現“焚身之後舌不焦爛”的傳說。魯迅在《略談香港》中亦提及相關案例。

二、通假含義 “焚”通“僨”(同“偾”),表“覆滅、喪生”之意。此用法源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孔穎達疏注解釋為因象牙珍貴反緻大象遭捕殺,比喻因貪利招禍。唐代沈仲《象環賦》中“焚身之齒”即用此典。

三、現代引申 部分現代語境中(如),該詞被引申為成語,喻指自毀前程或自取滅亡的行為,但此用法權威典籍中未見明确記載,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典型用例

  1. 宗教行為:宋《睽車志》載僧人“焚身以懺”贖罪。
  2. 比喻貪利緻禍:《左傳》以象牙招殺身之禍作警示。

别人正在浏覽...

巴高望上博濟部分分式常因讒計讒賊鸱溝次數從今叢糅瘁瘅倒計時倒收點把點鈍滞二鼠蜂狂蝶亂縫綻高儁涵映皓天黑心歪尖潢漢黃駒假合家無鬥儲佳緻岕荈吉隆之喜敬同迥巧開山始祖匡國濟時缧臣立刀裡闳令人注目飂風匿訑疲懦洽悅七尺軀臍梗揉莒閏徵侍禦師霜露之思說一不二斯大林格勒四停八當素絲天地君親師田父野老鐵帚亭午桐葉之信餧養文舞遐愁邪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