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長夜。喻不明之境。 唐 王勃 《益州德陽縣善寂寺碑》:“建靈幢於厚夜,珠飾年深;懸法鼓於迷津,規模歲遠。” 唐 皇甫湜 《送孫生序》:“ 孫生 天與之覺,獨曉然於厚夜,聰然於大醉,發奮而著書。”
(2).長夜。喻人死後永埋地下,處黑暗中,如漫漫長夜。《左傳·襄公十三年》“唯是春秋窀穸之事” 晉 杜預 注:“窀,厚也,穸,夜也,厚夜如長夜……長夜謂葬埋。” 孔穎達 疏:“長夜者,言夜不復明,死不復生,故長夜謂葬埋。” 唐 王缙 《玄宗大明皇帝哀冊文》:“厚夜兮藏晝,終天兮戢輝。” 唐 劉禹錫 《代杜司徒謝追贈表》:“紫書忽降於重霄,密印榮加於厚夜。”參見“ 窀穸 ”。
“厚夜”是一個具有文學色彩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兩個角度理解:
比喻“不明之境”的長夜
該用法常見于古代詩文,常用來象征迷茫、混沌或未知的境地。例如唐代王勃在《益州德陽縣善寂寺碑》中用“建靈幢於厚夜”形容在迷茫中建立信仰的意象;皇甫湜的《送孫生序》中“獨曉然於厚夜”則比喻在混沌中覺醒的智慧( )。
指代死亡後的永恒黑暗
該義項源自《左傳·襄公十三年》中“窀穸”(厚夜)的注解,晉代杜預解釋為“厚夜如長夜”,比喻人死後被埋葬的漫長黑暗。唐代王缙的《玄宗大明皇帝哀冊文》和劉禹錫的《代杜司徒謝追贈表》均以此表達對逝者的哀悼( )。
補充說明:
厚夜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夜晚非常深沉和黑暗。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夕”部,右邊是“黑”部。夕指的是夜晚的意思,而黑則表示黑暗。這兩個部首的組合就構成了“厚夜”。
厚夜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獻的詩歌作品中。在古代詩人的作品中,常常使用厚夜來描繪夜晚的氛圍和感受。這個詞在詩歌中經常出現,也由此逐漸成為了一個固定的詞語,用來描述黑暗的夜晚。
在繁體字中,厚夜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繁體字是用于傳統的漢字書寫中,與簡體字相比,筆畫較多,形狀也稍微繁瑣一些。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在古代,夕字的上面還有一個象形的月亮,表示夜晚的意思。而黑字則與現代有相似的寫法。
以下是幾個使用厚夜的例句:
與厚夜相關的組詞有“夜色深厚”、“夜幕重重”等。這些詞語都用來形容夜晚的黑暗和厚重感。
厚夜的近義詞包括“黑夜”、“幽暗”等。這些詞語都可以用來形容夜晚的黑暗和陰暗氛圍。
與厚夜相反的詞語是“明亮”、“白晝”等,這些詞語與夜晚相對,表示光明和白天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