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君主接待貴賓的高級司儀。由主國政之卿充任。《儀禮·聘禮》:“卿為上擯,大夫為承擯,士為紹賓。擯者出請事。” 鄭玄 注:“擯謂主國之君所使,出接賓者也。”《禮記·聘義》:“卿為上擯,大夫為承擯,士為紹擯。” 孔穎達 疏:“主國之卿為上擯。”
“上擯”是古代禮儀中的特定職位,指在重大典禮場合負責引導、接待賓客的高級司儀人員。《周禮·秋官》記載“凡四方之賓客,大宗伯為上擯”,其職責包括傳達主賓言辭、安排儀節流程等。該職位通常由卿大夫擔任,需通曉禮儀規範且身份尊貴,如《儀禮·聘禮》提到“卿為上擯,大夫為承擯”。
從構詞角度分析,“擯”本義為導引賓客(《說文解字》:擯,導也),前綴“上”體現其地位高于普通接待人員。唐代賈公彥在《周禮疏》中特别強調:“上擯主相威儀,必擇容止端正者”。在諸侯會盟、朝觐天子等重要外交活動中,上擯發揮着維系禮制秩序的關鍵作用。
來源參考:
“上擯”是古代禮儀中的職官稱謂,主要用于君主接待貴賓的場合。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代表君主主持外交接待的高級司儀,通常由主掌國政的卿擔任。根據《儀禮·聘禮》記載,接待賓客時設有不同層級的司儀:“卿為上擯,大夫為承擯,士為紹賓”,其中“上擯”地位最高。
職責與地位
延伸釋義争議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到“上擯”可解為“向上升高而排斥下降”,但此釋義未見于古代文獻,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引申或誤植,需謹慎使用。
該詞核心含義與古代禮制相關,現代使用建議優先參考《儀禮》《禮記》等典籍的原始定義。若需了解不同解釋,可進一步查閱權威文獻對比。
八風水表意文字弊屦並隣成弘串客旦旦信誓燈筒地上天官短片法船富而好禮蓋磨幹渴格覽瓜戰歸甯雇替害愁含笑九泉何至胡面子活火山壺天日月艱楚江鷗檢譜角觝驕熙叽裡呱啦稽式舊恨新仇令媛镂管鸾驚茅椒苗民墨冊末界墨勑拿捕輕強诠說取死柔白上翔沈埃士的識時達變恬怠天論甕羹巫彭五色雲仙班相煎太急仙宮仙洲嶰壑希留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