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上擯的意思、上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上擯的解釋

代表君主接待貴賓的高級司儀。由主國政之卿充任。《儀禮·聘禮》:“卿為上擯,大夫為承擯,士為紹賓。擯者出請事。” 鄭玄 注:“擯謂主國之君所使,出接賓者也。”《禮記·聘義》:“卿為上擯,大夫為承擯,士為紹擯。” 孔穎達 疏:“主國之卿為上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上擯”是古代禮儀中的職官稱謂,主要用于君主接待貴賓的場合。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代表君主主持外交接待的高級司儀,通常由主掌國政的卿擔任。根據《儀禮·聘禮》記載,接待賓客時設有不同層級的司儀:“卿為上擯,大夫為承擯,士為紹賓”,其中“上擯”地位最高。

  2. 職責與地位

    • 負責在正式外交場合(如諸侯國間的聘問禮儀)中引導賓客、傳達君主旨意;
    • 需通曉禮儀規範,體現國家威儀,如《禮記·聘義》提到“卿為上擯”時強調其象征主國尊嚴的作用。
  3. 延伸釋義争議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到“上擯”可解為“向上升高而排斥下降”,但此釋義未見于古代文獻,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引申或誤植,需謹慎使用。

該詞核心含義與古代禮制相關,現代使用建議優先參考《儀禮》《禮記》等典籍的原始定義。若需了解不同解釋,可進一步查閱權威文獻對比。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上擯

上擯(shàng bìn)是一個漢字詞語,指被迫離開、被排斥、被拒絕等意思。下面将介紹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形、古時漢字寫法以及一些例句。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上擯的主要部首是“手”和“阝”,總共有15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字形

上擯是由簡體字“上”和“擯”組成的。擯是繁體字,其繁體形狀為“辸”和“也”組成。

古時漢字寫法

在古時的漢字中,上擯的寫法可能和現代有所不同。然而,具體的古代寫法因時代和地域的不同而變化,所以無法給出确切的古時漢字寫法。

例句

以下是上擯在句子中的使用例子:

1. 他的品行不端正,被大家上擯了。

2. 這個項目由于 財務問題,被投資方上擯了。

組詞

與上擯相關的詞語有:上座、上繳、上台。

近義詞

上擯的近義詞有:排斥、拒絕、驅逐。

反義詞

上擯的反義詞是:接納、歡迎、迎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