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llar badge; collar insignia] 佩戴于制服領上的徽章,以區别軍種和官階
軍人或某些機關工作人員佩帶在制服領子上用來表示軍種、兵種、軍銜或職别的标志。 朱自清 《執政府大6*屠6*殺記》:“領章一律是紅地,上面‘府衛’兩個黃銅字,确是執政府的衛隊。”《詩刊》1977年第12期:“隻見微微含笑的醫生,那雪白的罩衫下,兩個鮮紅的領章,閃着太陽的光華。”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領章漢語 快速查詢。
領章是現代漢語中表示固定于衣領處的标識性飾物,特指軍警、公務員等制服上标明銜級或所屬單位的徽章。其釋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展開: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
領章(lǐng zhāng):綴在制服領子上的标志,用以表明身份、銜級或所屬單位等。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漢語大詞典》補充說明其曆史淵源:
清代武官禮服用以标識品級的"補子"可視為前身,現代領章則定型于20世紀軍服改革,成為職業身份的核心标識。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
指衣領,《說文解字》注:"領,項也",引申為服裝最高處的關鍵部位。
本義為花紋标記,《周禮·考工記》載"畫缋之事,雜五色……以為繡章",後專指具有象征意義的徽記。
來源:許慎(漢). 說文解字注[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領章是服飾文化中通過衣領部位徽章标識職業屬性的專有名詞,其釋義融合了語言學形義演變與社會制度特征。
“領章”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具體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軍事标識
領章是軍人或某些機關工作人員佩戴在衣領上的标志,用于區分軍種、兵種、軍銜或職别。其形狀多樣,包括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材質多為布呢制品,綴有軍銜或專業符號。例如,中國軍隊的領章在1955年實行軍銜制時,陸軍為紅色,海軍為黑色,空軍為天藍色,并配有軍種符號。
設計演變
20世紀初中國軍隊開始使用領章,1988年後改為常服領口佩戴軍種符號,禮服則配領花。部分國家戰時采用無光澤金屬制作星徽,以隱蔽反光。
領章主要指軍裝上的職級标識,具有功能性;作為成語則屬特定文化引申。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權威軍事百科或詞典來源。
谙知嗷嚎白皎皎褊逼不怎麽樣不征産業政策陳善閉邪出入将相翠節存儲程式原理存注大料繁俎高山滑雪貢文官報私仇孤尊含诟捍制化外呼五白皎澈交橫綢缪蛟羊介吝急派計司酒後失言舊蹤積習難除覺星開制賴耶力盡嶺越龍符猡猡落拓蠻野茅塞頓開鳴桴鳴玉宴謀議嫩婦女子排風偏紀竊簪之臣熱語失疇釋渴說明書樹皮私傳孫媳婦探赜鈎深推覆鄉壩岘首碑西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