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迷拐的意思、迷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迷拐的解释

拐骗。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曾文正公奏天津教案答□□□书》:“臣等伏查此案起衅之由,因奸民迷拐人口,牵涉教堂,并有‘挖眼剖心,作为药材’等语,遂致积疑生忿,激成大变。”《六部成语注解·刑部》:“邪术迷拐:以邪术迷拐人之子女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迷拐"是由"迷"与"拐"组合而成的复合动词,其核心语义包含双重行为特征:

  1. 构词解析:"迷"指用迷惑、欺骗手段使人失去判断力,"拐"指非法转移人口的行为。二者结合特指通过诱骗手段实施的人口拐带,常见于清末民初文献,如《大清律例》将"迷拐幼孩"列为重罪(中国法律古籍库,卷二十八·刑律)。
  2. 司法认定:在近代司法实践中,该词专指使用药物、邪术等致人昏迷后实施拐带,区别于普通诱拐行为。1907年《申报》记载的"津门迷拐案"即为典型司法案例(申报数据库,1907-05-12)。
  3. 现代延伸:当代语言使用中词义扩展,可泛指通过欺骗手段实施的人口拐卖,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条"拐卖妇女、儿童罪"中"诱骗"要件形成语义对应(全国人大法规库)。

语言学研究显示,该复合词的能产性源于汉语"动补结构"的构词优势,通过行为方式(迷)与行为结果(拐)的组合实现精准表义(《现代汉语复合词研究》,商务印书馆2020版)。

网络扩展解释

“迷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拐骗”,尤其指通过迷惑、诱骗等手段拐带人口。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迷拐”指通过欺骗或邪术手段使人失去判断力,进而实施拐卖行为。例如《六部成语注解·刑部》提到“邪术迷拐”,即用邪术迷惑并拐走他人子女。

2.历史引证

清代文献《霞外攟屑·时事·曾文正公奏天津教案答书》记载:“因奸民迷拐人口,牵涉教堂……激成大变”,说明该词在历史事件中用于描述因拐骗引发的社会冲突。

3.用法与语境

4.相关成语

如“局骗拐带”(设局诈骗并拐卖)、“曲里拐弯”(形容手段迂回隐蔽)等,均与“迷拐”的欺骗性特征相关。

“迷拐”是带有负面色彩的动词,强调通过迷惑或诱骗实施拐带行为,需注意其历史背景与具体语境。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案例或法律定义,可参考古代刑律注解或社会案件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犴讼悲怒标舵闭修布指打谷丹楹大失人望调数斗诤阿弥巴二卵弃干城二言犯牙儿飞除梗河归路过半数椁室邯郸郭公毫发黑间混秽坚凝羁缚狂矢烂辉辉类举流质露红烟紫落钞螺栓帽慲兜牧骑鸟意擬非其伦暖衣悭钱樵女轻出邛遇丧魂落魄山堂社会青年埘鸡十翼疏暴书院傱萃酸解天老天缘跳白索彤史屯积居奇王在掌上顽焰踠趾委重无碍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