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的意思、黎元洪的詳細解釋
黎元洪的解釋
黎元洪(1864-1928) : 北洋政府總統。湖北黃陂人。曾任湖北新軍第二十一混成協統領,多次鎮壓革命黨人。武昌起義後,被推為軍政府鄂軍大都督。後當選為南京臨時政府副總統。1914年任參政院議長。袁世凱死後,他繼任大總統,與國務總理段祺瑞發生府院之争,被張勳驅走。1922年在直系扶持下,複任總統。次年又被直系驅走。後在天津病死。
詞語分解
- 黎的解釋 黎 í 衆,衆多:黎民。黎庶。 古通“黧”,黑色。 古國名。 姓。 筆畫數:; 部首:黍;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字宋卿,湖北黃陂人,故稱“黎黃陂”,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政治人物。以下是關于他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信息
- 姓名:原名黎秉經,字宋卿,後以“黎元洪”聞名。
- 籍貫:湖北黃陂(今屬武漢市黃陂區)。
- 生卒:1864年10月19日出生于湖北,1928年病逝于天津,享年64歲。
二、生平與政治經曆
-
早期經曆
- 1883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後入海軍服役,參與中日甲午戰争。
- 甲午戰敗後投靠張之洞,負責訓練湖北新軍,任第二十一混成協統領,曾鎮壓革命黨人。
-
辛亥革命時期
- 1911年武昌起義後,被革命黨人推舉為湖北軍政府都督,成為名義上的起義領袖。
- 1912年任南京臨時政府副總統,後支持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
-
大總統任期
- 袁世凱死後,繼任大總統(1916-1917),但與國務總理段祺瑞爆發“府院之争”,最終被張勳複辟事件牽連下野。
- 1922年在直系軍閥支持下複任總統,次年因直系内鬥被迫辭職,退出政壇。
三、曆史評價與稱號
- 稱號:中華民國第一任副總統、第二任大總統,也是唯一兩任大總統且三任副總統者。
- 争議性:早期鎮壓革命黨,後期與北洋軍閥博弈,政治立場常被視為被動妥協。
以上信息綜合自多個權威來源,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曆史檔案或學術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黎元洪
黎元洪是一個姓氏,同時也指代黎姓的一個特定人物。它的拆分部首是黑,共有19畫。黎字的來源是從古代的人名演化而來,有着悠久的曆史背景。
在繁體字中,黎元洪的寫法通常保持不變,仍然是「黎元洪」三個字的組合。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黎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無論怎樣寫,都包含了「黑」的意思,代表着黑暗或黑色。這個字的意義也隨着時代的發展而逐漸擴展成代表人名的姓氏。
以下是一個關于黎元洪的例句:
「黎元洪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與黎元洪相關的一些組詞包括:黎姓、黎族、黎明等。
與黎元洪近義詞的可能有:黎政、黎軍、黎家等。
與黎元洪反義詞的可能有:白元洪、白政、白軍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