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ste] 奢侈浪費;過度地消耗費用
除多支靡費外,也似無甚裨益。——清· 伊湛納希《一層樓》
浪費,耗費過度。《荀子·君道》:“故天子諸侯無靡費之用,士大夫無 * 之行。”
靡費(拼音:mí fèi)是現代漢語中表示浪費、耗費過度的規範用詞,其核心含義指不必要或超出合理限度地消耗財物、人力或時間。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的釋義及相關文獻,可具體解析如下:
指無節制地消耗財物或資源,強調使用過程中的奢侈與不經濟。
例證:
“工程預算需嚴格控制,避免靡費公帑。”
(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894頁)
二字組合後,強化了“無度消耗”的貶義色彩,區别于中性詞“花費”。
例:“靡費時日”“靡費民力”。
根據《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教育部,2002年),“靡費”為推薦詞形,不宜寫作“糜費”。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年,第904頁)
詞語 | 核心差異 | 示例 |
---|---|---|
浪費 | 泛指不合理使用,程度較輕 | 浪費糧食 |
揮霍 | 強調故意炫耀性消費 | 揮霍無度 |
靡費 | 側重過度消耗導緻資源枯竭 | 靡費國庫儲備 |
暴殄天物 | 特指糟蹋珍貴資源,語義最重 | 濫伐森林實屬暴殄天物 |
《禮記·檀弓上》有“喪欲速貧,死欲速朽”之句,漢代鄭玄注:“謂不靡費財物。” 此處“靡費”已明确指向非必要消耗。
《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2013年)多次強調“嚴控靡費”,凸顯其當代應用價值。
例:“開源節流,杜絕靡費。”
結論:
“靡費”作為規範漢語詞彙,承載對資源過度消耗的批判性語義,其使用需嚴格遵循現代漢語規範,并關聯社會資源可持續性議題。
“靡費”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í fèi(注意“靡”不讀mǐ),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指奢侈浪費、過度消耗財物或資源,強調無節制地揮霍。例如:
構成:
近義詞:揮霍、奢侈、鋪張。
反義詞:節儉、節省、節制。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顔氏家訓》《漢書》等文獻。
黯忖背字兒搏黍采擢成千上萬辍辍慈訓醋母草道喜道要敵雠乏絕飯缽犯床防磁番身浮景龜途骨肉相殘谷戰驩宴禍棗災梨皎皛井底墜銀瓶酒諧昆山之玉浪說諒實連宿麗澤露锷賣主滿載明範逆泝疲勞潑口錢鈔謙肅乾統氣缸輕佚瓊漿金液趨谒任隨三摩地傷歎聲貌沈煙詩禮雙線行蒐讨灘哥偷渡偷娛腿肚子馱載跣露毨毨遐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