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用牲口負載物體。《水浒傳》第四九回:“後院裡牽得七八匹好馬,把四匹捎帶馱載。”《兒女英雄傳》第三回:“雇了四頭長行騾子,他主僕三個人騎了三頭,一頭馱載行李銀兩。”
“馱載”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用牲口(如馬、騾、駱駝等)負載物體。例如《水浒傳》中提到“捎帶馱載好馬”,《兒女英雄傳》中描述騾子“馱載行李銀兩”。
發音與詞性
拼音為tuó zǎi(“馱”讀第二聲,“載”讀第三聲),屬于動詞短語。需注意“馱”在單獨作名詞時讀duò(如“馱子”),但“馱載”中統一讀tuó。
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描述古代或傳統運輸場景,如商隊用駱駝馱載貨物、馬匹馱載糧草等。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常見于文學作品或曆史叙述。
近義詞與擴展
近義詞包括“馱運”“負載”等。相關詞彙如“馱垛”(捆紮成垛的馱運貨物),進一步體現與運輸相關的含義。
例句參考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查看、4、6等來源。
《馱載》是一個動詞詞組,意為用背上的擔子承載物體或人。它常用來描述人們背起沉重的東西。
《馱載》的左邊部首是馬字旁,右邊部首是車字旁。它的總筆畫數是13。
《馱載》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獨立的漢字組成。它的繁體字為「馱載」。
古時候,《馱載》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一種常見的古代寫法為「䄡載」,其中的「䄡」為馬的草書字形,而「載」與現代相同。
1. 農民工們背着沉重的行李上山馱載物資。
2. 這隻驢子可以輕松地馱載三百公斤的重量。
1. 馱運:背負并運輸物品。
2. 馱炮:用背負式炮架扛着大炮移動。
1. 扛載:用肩膀承載物體。
2. 搬運:搬動并運輸重物。
放下、卸下:将物體從背上卸下或放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