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擢的意思、采擢的詳細解釋
采擢的解釋
選拔。 三國 魏 阮籍 《詣蔣公》:“ 籍 無 鄒 蔔 之德,而有其陋,猥見採擢,無以稱當。” 唐 韓愈 《感二鳥賦》:“今是鳥也,惟以羽毛之異,非有道德智謀承顧問贊教化者,乃反得蒙採擢薦進,光耀如此。” 宋 範仲淹 《舉張問孫複狀》:“今退隱 泰山 ,著書不仕,心通聖奧,跡在窮谷,伏望朝廷依赦文採擢。”
選拔。《晉書·武帝紀論》:“﹝ 武帝 ﹞雅好直言,留心采擢。” 唐 李翺 《薦士于中書舍人書》:“凡此四人,材能行義,超越流輩,自二年來閲除書,采擢後進多矣,未見勝之者。”
詞語分解
- 采的解釋 采 ǎ 摘取:采撷。采花。采摘。采制。 選取,搜集,開發,利用:采訪(搜集尋訪)。采納(接受意見)。采集。采伐。采購。采掘。采寫。 神色,精神:神采。精采。 同“彩”。 〔采采〕盛多的樣子。 古代指官
- 擢的解釋 擢 ó 拔:擢發(?)難(俷 )數(?)(喻罪惡多得像頭發那樣數不清)。 提拔,提升:擢升。擢用。擢第。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采擢”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選拔,尤其指對人才的選拔和提升。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采:本義為“摘取”,引申為“選取、搜集”。
- 擢:意為“拔”,常指提拔、提升職位。
- 組合義:兩字結合後,強調通過選拔将人才從衆人中“摘取”并“提拔”到更高位置。
2.文獻例證
- 三國時期:阮籍在《詣蔣公》中自謙道“猥見采擢,無以稱當”,表示自己被選拔卻難當重任。
- 唐代:韓愈《感二鳥賦》以鳥喻人,諷刺僅因外表被“采擢薦進”的現象。
- 宋代:範仲淹在奏狀中建議朝廷“依赦文采擢”隱士,體現對人才選拔的重視。
3.使用場景
- 多用于古代政治或文學語境,如官員舉薦、人才選拔等正式場合。
-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可見于曆史文獻或仿古表達。
4.近義詞與擴展
- 近義詞:選拔、擢升、薦舉。
- 相關成語:采擢薦進(指選拔、舉薦和提升人才)。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晉書》《韓愈文集》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采擢》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