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或父的教誨。《文選·謝朓<齊敬皇後哀策文>》:“閔予不祐,慈訓早違。” 李善 注引《晉中興書》:“ 肅祖 太妃 荀氏 薨, 顯宗 詔曰:‘朕少遭閔兇,慈訓無禀。’” 清 陳裴之 《湘煙小錄》:“前日讀君家大人慈訓有曰:‘惜身心而報以筆墨,俾與 朝雲 、 蒨桃 并傳。’”
“慈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進行解讀,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傳統解釋
指父母(尤其是母親)的教誨,常見于古典文獻。例如《文選·謝朓<齊敬皇後哀策文>》中提到“慈訓早違”,李善注釋引《晉中興書》說明該詞與父母教導相關。
現代引申義
指以慈愛、溫方式進行的教育,強調教育者(如師長)用關懷和引導培養學生品德與才能。
字義拆分
語境使用
既可描述家庭中父母的教導(如“慈訓無禀”),也可泛指教育領域中以愛心為基調的育人方式。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典用例,可參考《文選》及李善注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