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謙肅的意思、謙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謙肅的解釋

謙恭莊敬。《後漢書·皇後紀上·明德馬皇後》:“既正位宮闈,愈自謙肅。” 宋 秦觀 《代賀皇太妃受冊表》:“動靜謙肅之風,形于六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謙肅(qiān sù)是漢語複合詞,由“謙”與“肅”兩個語素構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釋義,“謙”指謙虛、不自滿,含恭敬退讓之意;“肅”指莊重、嚴正,引申為儀态端正。兩字組合後,詞義指向“既保持謙遜态度,又具備嚴謹莊重的行為規範”,多用于描述人際交往或職場場景中言行得體的品格特質。

該詞可追溯至古代典籍,《禮記·曲禮》有“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的記載,體現謙肅思想與禮制文化的關聯。現代語境下,常見于對公職人員、學術領域或商務禮儀的要求,例如“謙肅之風貫穿其外交辭令”“以謙肅之心對待學術批評”。

近義詞包含“謙恭”“端肅”,反義詞則有“傲慢”“輕浮”等。在語義辨析中,“謙肅”更強調内在修養與外在儀态的統一性,區别于單純表達謙虛的“謙遜”或僅指嚴肅的“肅穆”。據《漢語大詞典》詞條分析,其使用場景多與正式場合的品德要求相關,例如“主持典禮須持謙肅之容”。

網絡擴展解釋

“謙肅”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iān sù,由“謙”與“肅”二字組合而成,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指“謙恭莊敬”的态度,即既保持謙虛,又兼具莊重與恭敬的儀态。這一詞語常用于形容人在言行舉止中表現出的内外一緻的修養。

  2. 字義分解

    • 謙:意為謙虛、謙遜,如“謙讓”“自謙”。
    • 肅:本義為恭敬、嚴肅,如“肅立”“肅然”;亦可引申為嚴正、認真,如“肅清”。
      兩字結合後,強調在謙遜的同時保持莊重的态度。
  3. 文獻引證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皇後紀上》,描述東漢明德皇後馬氏“既正位宮闱,愈自謙肅”,體現其身處高位仍自持謙卑的品德。宋代秦觀在《代賀皇太妃受冊表》中也用“動靜謙肅之風”形容禮儀風範。

  4. 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人處理事務或與人交往時的态度,例如:

    • 古代對皇室成員的品德要求;
    • 現代可延伸至職場或學術場合中謙遜且嚴謹的言行。

謙肅融合了謙虛與莊重的雙重内涵,既是中國傳統文化推崇的美德,也適用于現代社會中對他人的尊重與自我修養的體現。

别人正在浏覽...

挨三頂五白鼍半徑保得定筆力才魚陳寫純至慈教颠顔二吳發揚蹈勵瘋氣雰濁負局工匠挂果乖枉骨重神寒含恨畫蛇着足近房景業斤欘谲佹曠世無匹魁累璘豳柳下惠羅衿啰嗦馬螘草魔事摩西牛膝蟠泥疋俦七殘八敗寝訛欽工請閑欽邳球帶容長儒鄉嬗遞賞監聖矩沈屈使風詩卷探看田野體夫提引霧鱗雲爪夏澇消乏小雪蝦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