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聲貌的意思、聲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聲貌的解釋

(1).聲音與容貌。 唐 白居易 《和順之琴者》:“陰陰花院月,耿耿蘭房燭,中有弄琴人,聲貌俱如玉。”

(2).特指文學作品中的事物形象和描繪技巧。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通變》:“夫誇張聲貌,則 漢 初已極。”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铨賦》:“及 靈均 唱騷,始廣聲貌。然則賦也者,受命於詩人,而拓宇於《楚辭》也。”

(3).特指人說話的聲音和臉色。《南史·荀伯玉傳》:“比出,二人飢乏,氣息惙然,切齒形于聲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聲貌”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聲音與容貌

指人的聲音和外貌特征,常用于描述對他人的整體印象。例如唐代白居易《和順之琴者》中“中有弄琴人,聲貌俱如玉”,即通過聲音和容貌贊美琴者的高雅氣質。


2.文學領域:事物形象與描繪技巧

特指文學作品中對事物形象的刻畫及藝術表現手法。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到“誇張聲貌,則漢初已極”,強調漢代文學在描繪事物時已極盡誇張之能事。


3.語言表達:說話的聲音與臉色

形容人說話時的語氣、音調及面部表情。如《南史·荀伯玉傳》中“切齒形于聲貌”,通過聲音和臉色表現憤怒情緒。


“聲貌”既可指具體的聲音與外貌,也可用于文學批評或描述語言表達時的情感外顯。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文學分析,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聲貌的意思

聲貌是指一個人的聲音和容貌。聲音是指發出的聲音,容貌指的是面部的相貌。

拆分部首和筆畫

聲貌的部首是“讠”(讠是字的上部分),筆畫數為10畫。

來源

聲貌源于古代漢語,由漢字組成。它是由表示“聲音”的“聲”和表示“容貌”的“貌”兩個字組成。

繁體

在繁體字中,聲貌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聲貌”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寫出,因為漢字的寫法在演變中發生過變化。但在現代漢字中,聲貌的寫法已經固定為“聲貌”。

例句

1. 他的聲貌讓人感到親切而溫暖。
2. 她的聲貌和她的外貌一樣動人。

組詞

1. 聲音:指發出的聲音。
2. 容貌:指面部的相貌。
3. 音容:指聲音和容貌的綜合表達。

近義詞

1. 聲息:指聲音。
2. 相貌:指面部的外貌。

反義詞

1. 寂靜:指沒有聲音。
2. 無容:指沒有容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