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之玉的意思、昆山之玉的詳細解釋
昆山之玉的解釋
昆山:昆侖山。昆侖山的美玉。比喻傑出的人才。
詞語分解
- 昆山的解釋 亦作“崐山”。.山名。 昆侖山 的簡稱。《呂氏春秋·重己》:“人不愛 崑山 之玉, 江 漢 之珠,而愛己之一蒼璧小璣。” 晉 潘尼 《贈侍禦史王元贶》詩:“ 崐山 積瓊玉,廣廈構衆材。”.山名。在
- 玉的解釋 玉 ù 石頭的一種,質細而堅硬,有光澤,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藝品:玉石。玉器。玉玺(君主的玉印)。抛磚引玉。金玉良言。玉不琢,不成器。 美,尊貴的,敬辭:玉泉。玉液(美酒)。玉言。玉姿。玉照(敬稱别人的
專業解析
"昆山之玉"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成語,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義。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昆侖山所産的美玉,後比喻極其珍貴稀有的事物或傑出人才。
出處:最早見于戰國末期李斯《谏逐客書》:"今陛下緻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 (《史記·李斯列傳》引錄)。
二、文化内涵解析
-
本義溯源
昆侖山(古代多指西域和田玉産地)自古以盛産優質玉石聞名。古人視其為"萬山之祖",所産玉石因質地溫潤、色澤純淨被奉為珍寶,《淮南子》稱"昆山之玉瑱"為天下至寶 (《淮南子·俶真訓》)。
-
引申象征
- 珍稀性:因昆侖山險遠,采玉艱難,故以"昆玉"代指世間罕有之物。
- 高潔品性:玉在傳統文化中象征美德(如《說文解字》:"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故"昆山之玉"暗喻人品高潔、才華卓絕者 。
-
曆史典故
李斯借"昆山之玉"勸谏秦王嬴政:秦國本土不産美玉,卻因君主珍視他國珍寶而強盛,引申為治國當廣納賢才的哲理 。
三、權威典籍佐證
- 《漢語大詞典》
釋義:"昆山,古代傳說産玉之山。昆山之玉指極珍貴之物。"(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版)
- 《成語源流大詞典》
指出其演變:"由物及人,喻指難得的人才。"(劉潔修編著,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年)
- 《史記》注疏
唐代司馬貞《史記索隱》釋:"昆岡在于阗國,出美玉。"印證其地理淵源 。
四、近義與關聯表達
參考文獻
- 司馬遷. 《史記·李斯列傳》. 中華書局.
- 劉安. 《淮南子》. 上海古籍出版社.
-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 戴聖. 《禮記》. 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昆山之玉”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進行解釋:
1.基本釋義
- 拼音:kūn shān zhī yù(注音:ㄎㄨㄣ ㄕㄢ ㄓ ㄩˋ)。
- 字面義:指昆侖山出産的美玉。古代傳說這種玉石經爐火焚燒三天三夜仍不褪色,被視為玉中極品。
- 比喻義:比喻傑出的人才或珍貴的寶物。
2.出處與典故
- 源自戰國時期李斯的《谏逐客書》(又名《上書秦始皇》),原文為:“今陛下緻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
- 李斯借此強調秦國彙聚天下英才與珍寶,以勸谏秦王廣納賢才。
3.用法與例句
- 語法功能:多作賓語,用于比喻句。
- 例句:
- 李斯原句:“今陛下緻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
- 清代曾國藩《郭璧齋先生六十壽序》中亦引用:“昆山之玉,鄧林之大木,生非不材也。”。
4.相關擴展
- 近義詞:昆山片玉、昆侖之球琳。
- 文化内涵:既象征物質珍寶,也體現對卓越人才的推崇,反映古代“以玉喻德”的傳統觀念。
5.權威參考
- 可進一步查閱《漢語辭海》《漢典》等工具書,或李斯《谏逐客書》原文。
以上内容綜合了多個來源的考據,确保解釋的準确性與豐富性。
别人正在浏覽...
安道爾安歌榜志頒奬杯柈舞鞴炭卑約鞭磔摽摘馞馞不獲已不可分離參叩成風遲廻赤罽傳宰楚人咻出首代數學基本定理膽勇登明選公多頭二絕忿不顧身鋼闆根證隔限公判篝車貫熟輥彈皇綱昏僝系留舊愛酒鄉絕迹靈妃鳴鳳恧步萍寄起富齊眉勤恤遒捷少共國際四食時跳黃浦挽須違殆诿解響拓香溪相尤顯默現撇斜景脅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