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扪舌的意思、扪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扪舌的解釋

按住舌頭。表示不說話或不發聲。語本《詩·大雅·抑》:“莫捫朕舌。” 宋 蘇舜欽 《高山别鄰幾》詩:“又與斯人離,先日心破折,古也當貽言,在子可捫舌。”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八:“今老矣,追思往事,可為捫舌。” 清 李漁 《閑情偶寄·種植·竹木》:“曉則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數亦寥寥,鳥無防患之心,自能畢能事。且捫舌一夜,技癢於心,至此皆思調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扪舌”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動詞“扪”和名詞“舌”構成。其核心含義為“按住舌頭”,字面指用手按住舌頭阻止發聲,引申為“保持沉默、慎言”之意。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扪舌”最早見于《詩經·大雅·抑》“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原指無法阻止他人言語,後經語義演變,多用于形容自我約束、謹言慎行的态度。

從訓诂學角度分析,“扪”在《說文解字》中釋作“撫持也”,即用手按壓的動作;“舌”作為言語器官,在《釋名·釋形體》中被定義為“别味、言說之官”。二者結合形成的“扪舌”意象,生動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論語·裡仁》)的處世哲學。

該詞在古典文獻中有典型用例:宋代陸遊《劍南詩稿·醉中作》有“扪舌何妨咽濁醪”句,借“扪舌”表達對時局的無奈與沉默;明代李東陽《懷麓堂集》載“扪舌猶存三尺喙”,則以反諷手法強調慎言的重要性。這些用例印證了“扪舌”作為文化符號在漢語表達中的深層意蘊。

網絡擴展解釋

“扪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按住舌頭,表示不說話或不發聲,引申為控制言語、保持沉默或後悔失言的行為。該詞源自《詩經·大雅·抑》中的“莫扪朕舌”,意為“無人按住我的舌頭”(暗指失言後無法收回)。

二、用法與語境

  1. 主動沉默:常用于表達因謹慎或隱忍而選擇閉口不言。
    :明代王世貞《藝苑卮言》提到“今老矣,追思往事,可為扪舌”,暗含對過往言論的反思。
  2. 被動失言:暗指因未克制言語而後悔,如《詩經》原句強調“言不可逝矣”(說出的話無法收回)。

三、常見誤解

部分網絡釋義(如)将“扪舌”解釋為“因驚訝而觸摸舌頭”,此說法缺乏古籍依據,可能是對“瞠目結舌”等成語的混淆,需注意區分。

四、近義詞對比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用例或完整解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詩經》相關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菴摩羅百思莫解表飾承歡膝下吃排頭崇朝出納之吝辍俸此動彼應琱刻洞開短淺房分繁缺匪遑飛句烽偵紛華焚琴鬻鶴分雪冠冕雇員漢鐘離虹旌靃靡靡簡詣襟冕捐助局蹙拘士舉足連宵達旦陵慠滿門民風鳴钲末法谟猷木牛流馬棚圈毗輔潑潑擒生欺軟怕硬球面鏡羣孽三瓦兩巷梢尾失粘舒慢送鬼擡肩太學體湯雪天公玉戲田赀跳皮筋完彊閑阻笑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