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欺軟怕硬的意思、欺軟怕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欺軟怕硬的解釋

[bully the weak and fear the strong] 欺負軟弱者,懼怕強硬者

先罵大總管賴二,說他“欺軟怕硬”,有好差使派了别人。——《紅樓夢》

詳細解釋

欺負軟弱的,懼怕強硬的。 明 高明 《琵琶記·義倉赈濟》:“點催首放富差貧,保解戶欺軟怕硬。”《紅樓夢》第七回:“不公道,欺軟怕硬!有好差使派了别人;這樣黑更半夜送人,就派我,沒良心的忘八羔子!”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他們遇了困難就卑順,得了勢就驕橫。欺軟怕硬,這是個最淺的道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欺軟怕硬”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qī ruǎn pà yìng,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欺負軟弱的人,卻畏懼強硬的人,形容人對待不同對象時采取雙重态度,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

來源與結構

  1. 出處:

    • 最早見于元代關漢卿的《窦娥冤》:“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
    • 明代高明《琵琶記·五娘請糧被搶》也有類似用法:“點催首放富差貧,保上戶欺軟怕硬”。
  2. 結構: 成語為聯合式結構,由“欺軟”和“怕硬”兩個動詞短語組成,體現對比關系。

用法與場景

近義詞與反義詞

例句參考

  1. “他總對下屬發火,卻對領導百般讨好,真是欺軟怕硬!”(日常批評)。
  2. 曆史典故:春秋時期宋襄公試圖稱霸,卻因畏懼楚成王的武力而失敗,被評價為“欺軟怕硬”。

這一成語通過對比“軟”與“硬”的态度,生動揭示了人性中的不公與怯懦,廣泛用于文學、日常對話中對雙重标準行為的批判。

網絡擴展解釋二

欺軟怕硬

《欺軟怕硬》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欺負軟弱者,怕遇到強硬的對手。這個成語的部首是“欠”和“硬”,筆畫數分别是6和5。

該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在古代社會中,實力強大和權勢顯赫的人常常欺壓那些弱小和無助的人。欺軟怕硬則是對這種行為的形象描述。

在繁體字中,《欺軟怕硬》的寫法為「欺軟怕硬」。

在古時候,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其中“怕”字是用“牠”來代替的,表示“膽怯”的意思。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平時總是欺負别人,但一遇到比他強大的對手,他卻變得欺軟怕硬。

其他相關的組詞有:欺負、軟弱、強硬。

與《欺軟怕硬》意思相近的成語有:避實就虛、軟硬兼施。

與《欺軟怕硬》意思相反的成語有:敬鬼神而遠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