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enigma;complete mystery;puzzle]∶比喻無從猜測而令人摸不着頭腦,使人納悶的事物
(2) [silent person]∶不愛說話的人
(1).玩具名。 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一折:“他有那乞巧的泥媳婦,消夜的悶葫蘆。”
(2).謂難猜透而使人納悶的話或事。 元 紀君祥 《趙氏孤兒》第四折:“好着我沉吟半晌無分訴,這畫的是徯倖殺我也悶葫蘆。”《紅樓夢》第九二回:“ 襲人 笑道:‘你們參禪參翻了,又叫我們跟着打悶葫蘆了。’” 柔石 《二月》二十:“事情是非常希奇的,可是我終在悶葫蘆裡,莫明其妙。 蕭先生 是講獨身主義的,聽說現在要結婚了。”
“悶葫蘆”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悶葫蘆”既可描述抽象的事物或性格,也可指具體物件,需結合語境理解。其核心特點是“封閉性”,無論是話語的晦澀、性格的沉默,還是容器的密封,均體現了這一特質。
悶葫蘆是一個民間俗語,形容一個人心思難以捉摸,神秘莫測。
悶葫蘆的拆分部首是"門"和"艹",它共包含13個筆畫。
悶葫蘆這個俗語來自于中國的民間傳說。根據傳說,葫蘆是一個神奇的植物,具有保存力和神秘力量,而悶葫蘆這個詞就形容了一個人的行為與葫蘆相似,讓人摸不透。
悶葫蘆的繁體字是「悶葫蘆」。
根據古代字典資料,悶葫蘆的古時候漢字寫法是「悶壺蘆」。
他是個悶葫蘆,你永遠猜不透他在想些什麼。
悶悶不樂、悶悶不語
謎一般的人、神秘莫測的人
坦率的人、開放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