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浚治的意思、浚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浚治的解釋

疏浚。 宋 蘇轼 《顔樂亭詩》序:“ 膠西 太守 孔君翰 始得其地,浚治其井,作亭於其上,命之曰 顔樂 。”《宋史·河渠志三》:“ 河 涸,舟不通,令河渠司自口浚治,歲以為常。” 明 宋濂 《送晉王傅李君思迪之官詩》序:“ 李君 之行,浚治其城隍,經營其宮闕,勞徠其黎庶,然後迎王就國。”

濬治:疏通河道,修治水利。 宋 葉適 《東嘉開河記》:“封疆道路,城郭溝池,其修補濬治之功,此民之力所能自為也。” 清 王原 《吳中吟·溝洫》:“濬治自壬子, 吳淞 流湯湯。”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疑狐穴被水,誘此人濬治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浚治”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明确工程屬性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指對水道、河渠等水利設施進行疏通與整治。該詞由“浚”“治”二字構成:

  1. “浚”本義為“深挖、疏通”,《說文解字》釋為“抒也”,即清除淤塞使通暢;
  2. “治”則強調系統性管理,《漢語大詞典》注解為“修整、治理”,側重對水域的維護與秩序化改造。

曆史文獻中的典型用例可見于《宋史·河渠志》:“汴渠歲浚治,護以通漕運”,此處記載北宋對汴渠的年度疏浚工程,以保障漕運暢通。現代漢語中,“浚治”多用于描述河道清淤、排水系統維護等公共工程,例如:“太湖流域實施浚治工程以改善水質”。

近義詞包括“疏浚”“修治”,反義詞則為“淤塞”“壅滞”。該詞在專業文獻中體現出鮮明的工程管理内涵,與臨時性清理(如“挖掘”)存在語義差異,強調長期性、規劃性的治理行為。

(參考資料: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宋史》、漢典網字形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

“浚治”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詳細解釋與用法

  1. 水利相關
    多指疏通河道、修治水渠。例如:

    • 宋代蘇轼記載:“浚治其井,作亭於其上”(疏浚水井并修建亭子)。
    • 《宋史》提到“令河渠司自口浚治,歲以為常”(每年定期疏浚河道)。
  2. 擴展場景
    可引申為對城郭、宮室等設施的修整,如明代文獻中“浚治城隍,經營宮闕”(疏通護城河、修整宮殿)。


三、語言特征


四、注意事項

若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或文獻出處,可參考《宋史·河渠志》、蘇轼《顔樂亭詩》等。

别人正在浏覽...

拜帛拜殿白銅堤摽掠筆力滗析避坐伯利茲才高行潔蟬鳴稻趁旨充邊初生畜牲代數學登程彫涸對讀犯牙兒俸糈橄榄球诰策閣道孤筇和鸾黃澒話文戒脫金籝金印紫绶斤鑿舊服積稸軍車林臯龍頭客鹵莽露蛬風蟬賣李鑽核芒刃盲聖滿袖春風蒙事魔氛偏不的樸廉平展皮鞘鉛汞青蟹收孥霜際體範托居匣椟縣父母先卿先賢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