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闷葫芦的意思、闷葫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闷葫芦的解释

(1) [enigma;complete mystery;puzzle]∶比喻无从猜测而令人摸不着头脑,使人纳闷的事物

(2) [silent person]∶不爱说话的人

详细解释

(1).玩具名。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一折:“他有那乞巧的泥媳妇,消夜的闷葫芦。”

(2).谓难猜透而使人纳闷的话或事。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四折:“好着我沉吟半晌无分诉,这画的是徯倖杀我也闷葫芦。”《红楼梦》第九二回:“ 袭人 笑道:‘你们参禪参翻了,又叫我们跟着打闷葫芦了。’” 柔石 《二月》二十:“事情是非常希奇的,可是我终在闷葫芦里,莫明其妙。 萧先生 是讲独身主义的,听说现在要结婚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闷葫芦"是汉语中常用的比喻性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代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之人。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的解释,该词本义为"封闭严实的葫芦",因其内部中空且密闭的特性,引申比喻"不善言辞或难以揣摩心思的人"。

从语义构成分析,"闷"字取自《说文解字》中"懑也"的释义,表示情感压抑不外露的状态;"葫芦"作为传统容器,象征封闭性与神秘感。《汉语成语词典》指出,该词最早见于元代杂剧,多用于描述性格内敛的角色,后逐渐演变为日常口语。

在实际语境中,"闷葫芦"既可用于中性描述,如"他是个闷葫芦,但做事很可靠";也可略带调侃意味,如"别总当闷葫芦,说说你的想法"。据《现代汉语用法词典》统计,该词在北方方言区使用频率更高,常与"性子""脾气"等词搭配,构成"闷葫芦性子"等表达。

从文化渊源考察,《中国俗语大辞典》记载,该比喻源自古代农具"葫芦器"的密封特性——旧时匠人将模具套在嫩葫芦上,待其成熟后形成密闭容器,这种"有口难开"的物理特性与寡言者形象形成巧妙对应。近义词包括"闷嘴葫芦""三棍子打不出个屁",反义词则有"话匣子""侃大山"等口语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

“闷葫芦”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比喻难以理解的事物
    指令人困惑、难以揣摩的话或事情,常引发好奇或纳闷。例如:“他总说些闷葫芦,让人摸不着头脑。”
  2. 形容性格沉默的人
    指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人。例如:“他是个闷葫芦,一天难得开口。”
  3. 类似储钱罐的容器
    在方言中,也指密封的罐子(如储钱罐)。老舍《骆驼祥子》中提到“闷葫芦罐儿”即此意。

二、出处与用法


三、典型例句

  1. “任由众人嘀咕,蒙古千户长如丧考妣,一言不发,人如闷葫芦一个。”
  2. “丁玲曾写道:‘我实在忍耐不住这种闷葫芦,我不了解他。’”

四、总结

“闷葫芦”既可描述抽象的事物或性格,也可指具体物件,需结合语境理解。其核心特点是“封闭性”,无论是话语的晦涩、性格的沉默,还是容器的密封,均体现了这一特质。

别人正在浏览...

摆舵白水泥败俗伤风本形辨口筚窦猜妒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粗呢呆禅稻畦倒影低回不已夺人所好方客腐敝干粪高底功构勾惹鬼币换马秽草湔贷驾鸟迹附计功行封金汤之固撧折罝罘君贶局勇愧忏困寠蠡城蝞道闷腾腾灭弃羃篱摩伽罗内眦牛之一毛青珥群集屈艳班香曲子沙锅浅儿沙芦菔尚且捎关打节笙管诗境耸切松圆所向克捷同敝相济未决象物闲约谢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