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莊的意思、蒙莊的詳細解釋
蒙莊的解釋
指 莊周 。 唐 劉禹錫 《傷往賦》:“彼 蒙莊 兮何人!予獨累歎而長吟。” 清 黃鷟來 《和陶飲酒》之七:“快哉《逍遙遊》, 蒙莊 真達生。”參見“ 蒙吏 ”。
詞語分解
- 蒙的解釋 蒙 (矇) ē 欺騙:蒙騙。蒙哄。蒙事。欺上蒙下。 昏迷,眼發黑:蒙頭轉向。 胡亂猜測:瞎蒙。 受 蒙 (④濛) é 沒有知識,愚昧:啟蒙。發蒙。蒙昧。 遮蓋起來:蒙罩。蒙子。蒙蔽。 受:承蒙。蒙難
- 莊的解釋 莊 (莊) ā 村落,田舍:村莊。莊戶。莊稼。 封建社會君主、貴族等所占有的成片土地:皇莊。莊主。莊客。 商店的一種名稱:茶莊。飯莊。錢莊。 某些種類的 * ,局中人輪流為主: * 。坐莊。 四通八達的道
專業解析
"蒙莊"是漢語中對戰國時期著名哲學家莊子(約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的别稱,其釋義與來源如下:
一、詞義解析
-
詞源構成
“蒙莊”由“蒙”(地名)與“莊”(姓氏)組合而成:
- 蒙:指莊子故裡宋國蒙邑(今河南商丘),是其出生地與思想發源地。
- 莊:即莊子本名莊周,姓氏為“莊”。
合稱“蒙莊”即指“來自蒙地的莊周”,屬古人以籍貫代稱名人的傳統方式。
-
核心含義
“蒙莊”特指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莊子及其思想體系,涵蓋其哲學著作《莊子》(又稱《南華真經》)中的核心思想:
- 齊物論:萬物平等,破除是非對立(“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
- 逍遙遊:追求精神絕對自由,超越世俗束縛(“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
- 寓言哲學:借神話、寓言闡釋哲理(如“莊周夢蝶”“庖丁解牛”)。
二、文化影響與引用
-
文學典故中的代稱
曆代文人常以“蒙莊”代指莊子或其思想,例如:
唐代白居易《讀莊子》:“去國辭家谪異方,中心自怪少憂傷。為尋莊子知歸處,認得無何是本鄉。”
(注:此處雖未直用“蒙莊”,但“莊子”即蒙莊思想的代表)
-
思想史定位
莊子與老子并稱“老莊”,為道家思想奠基人。“蒙莊”一詞凸顯其地域關聯與學派歸屬,常見于哲學史研究,如:
《中國哲學簡史》(馮友蘭):“莊子(蒙莊)發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學說,強調個體精神的超脫。”
三、權威參考來源
-
古籍文獻
- 《莊子·秋水》:“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往聘焉。”(莊子自稱蒙人)
- 唐代陸德明《經典釋文》:“莊子者,姓莊名周,梁國蒙人也。”
-
現代辭書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蒙莊:即莊周。因他是宋國蒙人,故稱。”
- 《辭源》(商務印書館):
“蒙莊:戰國時莊周,宋國蒙人,故稱蒙莊。”
四、學術價值
“蒙莊”不僅作為曆史人物代稱,更承載道家自然觀、自由精神的文化符號,在哲學、文學、藝術領域持續影響中國傳統文化,如山水畫的“天人合一”理念、詩詞中的隱逸主題等均受其思想浸潤。
網絡擴展解釋
“蒙莊”是對戰國時期思想家莊子(莊周)的别稱,其含義和背景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詞源與基本釋義
- 來源:莊子出生于宋國蒙地(今安徽蒙城),且曾任當地“漆園吏”,故以地望稱“蒙莊”。例如唐代柳宗元在《夢歸賦》中寫“蒙莊之恢怪兮”,即以“蒙莊”代指莊子。
- 讀音:méng zhuāng(注音:ㄇㄥˊ ㄓㄨㄤ)。
2.曆史文獻中的使用
- 唐代劉禹錫《傷往賦》提到“彼蒙莊兮何人”,清代黃鷟來評價“蒙莊真達生”,均将“蒙莊”與莊子的哲學思想(如《逍遙遊》)關聯。
- 部分文獻中,“蒙莊子”也指代莊子,如潘嶽《悼亡詩》中的“下愧蒙莊子”。
3.與地域文化的關聯
- 安徽蒙城作為莊子故裡,保留了大量相關文化遺産,如重修莊子祠、舉辦祭莊大典等,進一步印證“蒙莊”的地域屬性。
4.需注意的歧義
- 少數資料(如)提到“蒙莊”作為成語表示“虛僞欺騙”,但此解釋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莊子思想中的反世俗傾向被誤解有關,建議以主流釋義為準。
“蒙莊”是對莊子以出生地命名的尊稱,多見于唐以後詩文,體現其與蒙城的曆史淵源。若需引用成語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謹慎考據。
别人正在浏覽...
安志本政鼈菜常德癡蟲叱搭重孫女打緊彫弊底兒掉窦徑房賃飛孛峯嶺鋼精剛疏過語哄導黃羅荒署肩胛見難蹇跂狡險加人一等屆期晉鼎金階擊軋舉鼎拔山郡學口袋陣論賢騾子營孟樂秘赜慕殉南桁南面鬧揚氣内外親牽緻情禱生疎十八埊獄水漿四德三從素屦所得田者投機取巧王漿無漏果烏瑞狝艾香徑獻計霄極小爺蝦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