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庄的意思、蒙庄的详细解释
蒙庄的解释
指 庄周 。 唐 刘禹锡 《伤往赋》:“彼 蒙庄 兮何人!予独累叹而长吟。”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之七:“快哉《逍遥游》, 蒙庄 真达生。”参见“ 蒙吏 ”。
词语分解
- 蒙的解释 蒙 (矇) ē 欺骗:蒙骗。蒙哄。蒙事。欺上蒙下。 昏迷,眼发黑:蒙头转向。 胡乱猜测:瞎蒙。 受 蒙 (④濛) é 没有知识,愚昧:启蒙。发蒙。蒙昧。 遮盖起来:蒙罩。蒙子。蒙蔽。 受:承蒙。蒙难
- 庄的解释 庄 (莊) ā 村落,田舍:村庄。庄户。庄稼。 封建社会君主、贵族等所占有的成片土地:皇庄。庄主。庄客。 商店的一种名称:茶庄。饭庄。钱庄。 某些种类的 * ,局中人轮流为主: * 。坐庄。 四通八达的道
专业解析
"蒙庄"是汉语中对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的别称,其释义与来源如下:
一、词义解析
-
词源构成
“蒙庄”由“蒙”(地名)与“庄”(姓氏)组合而成:
- 蒙:指庄子故里宋国蒙邑(今河南商丘),是其出生地与思想发源地。
- 庄:即庄子本名庄周,姓氏为“庄”。
合称“蒙庄”即指“来自蒙地的庄周”,属古人以籍贯代称名人的传统方式。
-
核心含义
“蒙庄”特指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及其思想体系,涵盖其哲学著作《庄子》(又称《南华真经》)中的核心思想:
- 齐物论:万物平等,破除是非对立(“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 逍遥游:追求精神绝对自由,超越世俗束缚(“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 寓言哲学:借神话、寓言阐释哲理(如“庄周梦蝶”“庖丁解牛”)。
二、文化影响与引用
-
文学典故中的代称
历代文人常以“蒙庄”代指庄子或其思想,例如:
唐代白居易《读庄子》:“去国辞家谪异方,中心自怪少忧伤。为寻庄子知归处,认得无何是本乡。”
(注:此处虽未直用“蒙庄”,但“庄子”即蒙庄思想的代表)
-
思想史定位
庄子与老子并称“老庄”,为道家思想奠基人。“蒙庄”一词凸显其地域关联与学派归属,常见于哲学史研究,如: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庄子(蒙庄)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学说,强调个体精神的超脱。”
三、权威参考来源
-
古籍文献
- 《庄子·秋水》:“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往聘焉。”(庄子自称蒙人)
- 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庄子者,姓庄名周,梁国蒙人也。”
-
现代辞书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蒙庄:即庄周。因他是宋国蒙人,故称。”
- 《辞源》(商务印书馆):
“蒙庄:战国时庄周,宋国蒙人,故称蒙庄。”
四、学术价值
“蒙庄”不仅作为历史人物代称,更承载道家自然观、自由精神的文化符号,在哲学、文学、艺术领域持续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如山水画的“天人合一”理念、诗词中的隐逸主题等均受其思想浸润。
网络扩展解释
“蒙庄”是对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子(庄周)的别称,其含义和背景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词源与基本释义
- 来源:庄子出生于宋国蒙地(今安徽蒙城),且曾任当地“漆园吏”,故以地望称“蒙庄”。例如唐代柳宗元在《梦归赋》中写“蒙庄之恢怪兮”,即以“蒙庄”代指庄子。
- 读音:méng zhuāng(注音:ㄇㄥˊ ㄓㄨㄤ)。
2.历史文献中的使用
- 唐代刘禹锡《伤往赋》提到“彼蒙庄兮何人”,清代黄鷟来评价“蒙庄真达生”,均将“蒙庄”与庄子的哲学思想(如《逍遥游》)关联。
- 部分文献中,“蒙庄子”也指代庄子,如潘岳《悼亡诗》中的“下愧蒙庄子”。
3.与地域文化的关联
- 安徽蒙城作为庄子故里,保留了大量相关文化遗产,如重修庄子祠、举办祭庄大典等,进一步印证“蒙庄”的地域属性。
4.需注意的歧义
- 少数资料(如)提到“蒙庄”作为成语表示“虚伪欺骗”,但此解释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与庄子思想中的反世俗倾向被误解有关,建议以主流释义为准。
“蒙庄”是对庄子以出生地命名的尊称,多见于唐以后诗文,体现其与蒙城的历史渊源。若需引用成语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谨慎考据。
别人正在浏览...
八拜交摆递辩达萹茿碧萝冰衿差次朝欷暮唶撤废池盐斥言赐对德功顶头银两对阵蛾鬭丰岸更兴龟厌不告孤游害事鉴取勦捕吉卜戒告捷足先得荆虹廑注机梭卷铺盖君山老父恐惑楞头货了身脱命敛容丽兵陵兆罗隐弭灾男青琵琶别抱彊直乾贶趄趄趔趔清稿人为识乘除寿对梳头肃膺焘养天池贴河听谗偷堕兔角牛翼外壳王梁五胜玺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