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四德三從的意思、四德三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四德三從的解釋

即三從四德,封建禮教束縛婦女的道德标準之一。
三從是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是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婦女的品德、辭令、儀态、女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四德三從"是中國古代儒家倫理體系中對女性行為規範的總結,由"三從"和"四德"兩部分構成。該概念最早見于《儀禮》《禮記》等典籍,經漢代《女誡》系統化後成為封建社會女性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四德釋義

"四德"出自《周禮·天官·九嫔》,包含:

  1. 婦德:指女性應具備的貞順品德,包含守節操、重禮儀等要求
  2. 婦言:強調言語得體,不惡言、不争辯的說話規範
  3. 婦容:要求儀容整潔端莊,包含服飾裝扮和日常舉止
  4. 婦功:掌握紡織、烹饪、祭祀等家庭事務技能

二、三從解析

"三從"記載于《儀禮·喪服》,具體指:

  1. 未嫁從父:未婚女性需服從父親管理
  2. 既嫁從夫:婚後以丈夫為生活中心
  3. 夫死從子:丈夫去世後需聽從兒子安排

學術溯源

該理論體系經班固《白虎通義》哲學化論證,宋代司馬光《家範》将其發展為系統化的女教理論。現代學者彭林在《禮樂人生》中指出,這些規範本質是父權制下的性别角色分工制度。

現代認知

性别研究專家李貞德在《跨學科視野下的中國婦女史研究》中強調,這些規範既反映了古代社會結構特征,也包含着對女性主體性的壓制。當前學界普遍将其視為研究傳統性别文化的重要标本。

(文獻來源:1.《周禮》中華書局點校本;2.《儀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3.《白虎通義》商務印書館;4.彭林《禮樂人生》中華書局;5.李貞德《跨學科視野下的中國婦女史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四德三從”是“三從四德”的另一種表述形式,指中國古代對婦女行為規範的禮教标準,由“三從”和“四德”兩部分組成。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定義

二、具體内涵

  1. 三從(輔佐性義務):

    • 未嫁從父:未婚時接受父親教導,輔助家庭事務。
    • 既嫁從夫:婚後協助丈夫持家,共同承擔家庭責任。
    • 夫死從子:丈夫去世後,輔助兒子成長并尊重其成年後的決策。
  2. 四德(品德與能力要求):

    • 婦德:品德端正,恪守倫理。
    • 婦言:言辭得體,不搬弄是非。
    • 婦容:儀态端莊,衣着整潔。
    • 婦功:擅長家務與女紅,勤儉持家。

三、曆史背景

四、現代視角

提示:該詞現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批判性讨論,當代社會已形成新的性别平等觀念。如需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現代演變,可查閱《儀禮》《周禮》或相關社會學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擺灑變革冰暴財谷谄诳懲治螭盤黜衣縮食翠帷大家夥釣名滌慮獨生子女放駕蜰蟲飛謡鳳栖梧冠飾歸正首丘鶴袍合延茭米較要假虛介殼矜耀謹願僦舟橛眼劇浪麇驚空間探索臘酒拉洋片連門令録陸家老屋卯上蘼蕪默藁内症年成懦鈍配當繩度申禁深谿甚至時評稅厘水蓮水玉綏靖主義退鬼文則穩紮穩打遐寐脅肩喜溜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