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志的意思、安志的詳細解釋
安志的解釋
(1).苟安之心。《國語·晉語四》:“君以天子之命服命 重耳 , 重耳 敢有安志,敢不降拜?”
(2).猶安心。《禮記·深衣》:“下齊如權衡者,以安志而平心也。” 鄭玄 注:“心平志安,行乃正。” 晉 潘尼 《懷退賦》:“ 聃 安志于柱史, 由 抗迹于 嵩箕 。”
詞語分解
- 安的解釋 安 ā 平靜,穩定:安定。安心。安甯。安穩。安閑。安身立命。安邦定國。 使平靜,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撫。 對生活工作等感覺滿足合適: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象像平常一樣對待
- 志的解釋 志 ì 意向:志願。志氣。志趣(志向和興趣)。志士(有堅決意志和高尚節操的人)。志學。 記,記在心裡: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記號:标志。 記載的文字:雜志。志怪(記載怪異的事)。 稱輕重,量長短、多
網絡擴展解釋
“安志”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
苟安之心
指滿足于現狀、缺乏進取的心态,帶有一定消極色彩。例如《國語·晉語四》中提到:“君以天子之命服命重耳,重耳敢有安志,敢不降拜?”()
-
安定心志
強調在困境中保持内心平靜、意志堅定。如《禮記·深衣》所述:“下齊如權衡者,以安志而平心也”,鄭玄注解為“心平志安,行乃正”()。現代用法中,多用于形容面對困難時從容堅定的态度()。
二、使用場景
- 古文語境:常見于描述人物心态或禮儀規範,如晉代潘尼《懷退賦》中“聃安志于柱史”的典故()。
- 現代用法:可形容個人在壓力下保持鎮定,例如“安志于學術研究”表達專注精神()。
- 人名字義:作為名字時,“安”取平安、安定之意,“志”指志向,組合寓意“安定且有抱負”()。
三、補充說明
需注意語境差異:古籍中“安志”可能含貶義(如苟安),而現代更偏向褒義的“堅定心志”。具體釋義需結合上下文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安志(ān zhì)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兩個部分:部首安(ān),筆畫包含䒑、安、宀;部首志(zhì),筆畫包含心、弋、一,總共有10個筆畫。安志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經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心靈深處的追求和決心,表達對某種事物的堅定願望和追求。
在繁體字中,安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略有不同,安字部首安寫為宀,并加上三個橫筆畫(劃在宀的上方),志字則寫為心,旁邊加上一橫和一個斜撇,總共有8個筆畫。
以下為一些關于安志的例句:
1. 這個年輕人心懷安志,希望能為社會做出貢獻。
2. 他身上散發着一股安志,讓人不禁對他的行動表示欽佩。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
1. 志願者:指願意無償從事某項工作或服務的人。
2. 志向:指一個人對未來的發展和取向所持有的心願。
3. 立志:指下定決心要達到某種目标或境界。
一些近義詞有:
1. 心願:指内心深處的希望和夢想。
2. 決心:指對某種事物或行為有堅定的決定和意願。
反義詞暫無。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