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朝廷政令。《宋史·李綱傳上》:“八曰議本政。謂政出多門,紀綱紊亂,宜一歸之於中書,則朝廷尊。”
(2).指農事。 宋 戴埴 《鼠璞·楮券源流》:“古人惟重本政,穀粟桑麻及諸用物食物。食物本也,錢末也,楮又末之末。”
“本政”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朝廷政令
指國家或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例如《宋史·李綱傳》中提到“八曰議本政”,強調政令應統一歸中書省管理,避免政出多門導緻的混亂。
農事
古代以農業為立國之本,因此“本政”也代指農業生産。宋代戴埴在《鼠璞·楮券源流》中提到“古人惟重本政”,将糧食、桑麻等視為根本,而貨币等為次要。
作為成語時,“本政”強調恪守職責、做好分内之事,即不越權、不貪圖私利,常見于教育或職場場景,用于倡導勤勉盡責的态度。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用法,可參考《宋史》、戴埴《鼠璞》等典籍。
《本政》是一個指代政治綱領或行政管理的詞語。
《本政》的部首是木,左邊的部首是本,右邊的部首是政。它的總筆畫數是8畫。
《本政》一詞的來源是《詩經·邶風·靜女》中的詩句:“本樂隻且,邦國是疾。”其中的“邦國是疾”被解釋為政治的本質。後來演變成代表政權與行政的含義。
《本政》的繁體字為「本政」。
在古時候,漢字寫作「本政」的字形有所不同,不過基本保留了現在的部首和結構。
1. 他的發言完全符合本政的原則。
2. 作為一名政治家,他要學會運用本政來管理國家。
相關的組詞有:政府、政策、政權。
類似意義的近義詞有:政權、政體、政務。
相反意義的反義詞有:民生、民主、民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