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狡詐陰險。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一》:“ 延齡 尤狡險,判度支,務刻剝聚斂,以自為功。”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刑部·權臣述史》:“其傾危狡險,颠倒是非,亦已極矣。” 陶成章 《浙案紀略》附錄《江督蘇撫會奏平枭電》:“ 夏竹林 兇悍狡險,專事搶殺。”
“狡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順宗實錄》《野獲編》等文獻原文。
狡險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心思陰狠,手段詭谲的性格特點。一個狡險的人通常會運用種種伎倆和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常常虛僞欺騙他人。
狡險的字形包含了“犭”部和“見”部。犭部是“狗”的本字,表示某種動物,作為聲旁,表示人的性格特點。見部則表示視覺的行動。狡險共有10個筆畫。
狡險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荀子·勸學》一書中。其後,這個詞彙逐漸流傳開來,成為形容陰險狡猾人的專用詞彙。
狡險的繁體字為「狡獫」。
在古代漢字中,狡險的寫法有所不同。古時候多用「狡詰」或「狡悅」來表示狡險的含義。
1. 他總是設下陷阱來陷害别人,真是個狡險之徒。
2. 這個人對外貌溫和,但私底下卻心思狡險。
3. 遇到狡險的人,我們要保持警惕,不受他們的騙局迷惑。
狡詐、狡猾、狡狯、狡讀、狡黠
狡猾、狡詐、狡獻、奸詐、狡狯
真誠、坦率、正直、豁達、天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