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天空的最高處,高空。《周書·蕭詧傳》:“況託蕚於霄極,寵渥流於無已。” 宋 範仲淹 《天骥呈才賦》:“是何降靈霄極,薦夢中國。” 宋 文同 《寄題威勝軍守居高明榭》詩:“長風落霄極,萬裡吹縹渺。”
(2).喻朝廷。 南朝 梁 江淹 《蕭拜太尉揚州牧表》:“臣豈不勉智罄忠也?未知所以報奉淵聖,輸感霄極。取諸微躬,長為慚荷。” 唐 許敬宗 《為工部尚書段綸請緻仕表》:“仰輕檻而增戀,望霄極以長懷。”
“霄極”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典雅的詞彙,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獻。根據《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解釋,其核心含義指“天的最高處”,即“蒼穹的頂端”或“天頂”。例如《晉書·孝友傳序》中“德洞霄極”一句,即以“霄極”代指至高無上的天道。
該詞由“霄”“極”二字複合構成:“霄”本義指雲氣,引申為高空(《說文解字注》);“極”本指房屋的脊檩,後演變為頂點、盡頭之意(《爾雅·釋诂》)。二字組合後強化了空間高度的概念,在《全唐詩》中可見“仰瞻霄極”等用法,均描繪對天空極限的仰望。
需特别說明的是,現代漢語中“霄極”已不常用,主要存留于古籍、碑銘及仿古文學作品中。例如《宋史·樂志》載“神靈霄極”的樂章詞句,即借“霄極”營造神聖崇高的語境。
“霄極”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析:
天空的最高處/高空
指宇宙中極高的位置,常用于形容天穹或自然景觀的壯闊。例如:
喻指朝廷
古代文學中常以“霄極”象征帝王居所或國家權力中心。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周書》、範仲淹及文同等人的作品原文。
八隣便宜施行避雷器鸊鹈泉不睹是操戈蟬蜍長從逞節出将入相從良寸紙搭夥道藩低隘廢民沸喧憤疾分秧墳院佛扃俘廟怫悅脯棗高翚格孽廣東音樂毫露和必斯橫箫黃曆昏障交錯腳勁結撰進侵救弊九執卷帳聯袂而至臨財苟得悶嘴葫蘆噴氣式飛機漂冏撲碌碌起花頭青苔篇凄咽人神同嫉壖垣桑裡收悉贖買四嶽無往不利香蒲鮮涼先行官顯證細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