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houlder] 〈方〉∶人的肩部
(2) [scapulo]∶醫學指肩膀的後部
亦作“ 肩甲 ”。1.肩膀。《素問·藏氣法時論》:“心病者……膺背肩甲間痛。”《靈樞經·經筋》:“手太陽之筋……其支者,後走腋後廉,上繞肩胛,循頸出走太陽之前,結於耳後完骨。”《元典章·禮部三·喪禮》:“内於若有親眷孩兒每做和尚合帶的孝呵,交肩甲上掛白財帛者。”《何典》第八回:“正想走路,隻聽得呀的一聲響,兩扇真寳門大開,跑出一個腰細肩胛闊的精胖後生來。” 茅盾 《煙雲》:“他輕輕地搖着夫人的肩胛。”按,《說文·骨部》“髆,肩甲也” 清 段玉裁 注:“單呼曰肩,絫呼曰肩甲。甲之言蓋也,肩蓋乎衆體也。今俗雲肩甲者,古語也。”
(2).比喻承擔的責任。 清 黃景仁 《贈程厚孫時為厚孫作書與汪容甫定交》詩:“為難有家世,此任在肩胛。”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七:“他把事情經過告訴了 餘靜 ,肩胛輕松了。”
“肩胛”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根據語境區分。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提示:若涉及肩胛骨疼痛或功能障礙,建議咨詢骨科或康複科醫生。如需進一步了解解剖細節,可參考醫學圖譜或權威文獻。
肩胛是指人體上的肩部和肩胛骨,是連接上肢和軀幹的關鍵部位。
肩的部首是⺼,總筆畫數為9;胛的部首是⺼,總筆畫數為10。
肩胛這個詞的最早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說文解字》,在古代漢語中早有使用。肩胛一詞的意義是在肩膀上有用于支撐上肢的骨頭。
肩胛的繁體字為「肩胛」,筆畫數和簡體一樣。
在古代,肩胛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将肩字寫作「⺍」,而胛字則寫作「骼」。
1. 他扛着沉重的行李,肩胛上的肌肉緊繃而有力。
2.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訓練,他的肩胛骨變得更加突出了。
肩膀、肩骨、胛骨、骨胳、胳膊
肩部、肩膊、肩頸
肩頭、腰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