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艨艟的意思、艨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艨艟的解釋

[warships protected with cowhide] 古代戰船,船體用牛皮保護

詳細解釋

亦作“ 艨衝 ”。古代戰船。 三國 魏 曹操 《營繕令》:“諸私家不得有艨衝等船。”《資治通鑒·後梁均王貞明五年》:“﹝ 賀瓌 ﹞以竹笮聯艨艟十餘艘……橫於 河 流,以斷 晉 之救兵,使不得渡。” 胡三省 注:“艨艟即蒙衝,戰艦也。”《明史·陳友諒傳》:“是戰也, 太祖 舟雖小,然輕駛, 友諒 軍俱艨艟巨艦,不利進退,以是敗。” 清 黃遵憲 《送宍戶玑公使之燕京》詩:“邇者海禁開,乘時多英雄;捧盤從載書,隔海飛艨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艨艟(méng chōng)是漢語中特指古代戰船的專業名詞,其核心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古代一種具有防護裝甲的輕型戰船,常以生牛皮蒙覆船體,用于快速突擊或近戰沖鋒。其特點是船體狹長、機動性強,多配備于水軍先鋒部隊。例如:

“蒙沖(即艨艟)以牛皮蒙船覆背,兩廂開掣棹孔,左右有弩窗、矛穴。” (《漢語大詞典》)

二、字形與字源解析

三、軍事特征與文化意象

  1. 防護設計:

    船體覆蓋生牛皮或鐵甲,防禦火攻與箭矢,是早期“裝甲艦”的雛形。

  2. 戰術作用:

    憑借高機動性實施接舷戰或火攻,如《資治通鑒》載:“劉裕命衆軍齊力擊其艨艟,賊艦盡毀。”

    (《辭海》)

  3. 文學象征:

    在詩詞中常代指水軍威勢,如陸遊《江上對酒作》:“艨艟破浪如飛梭”,喻戰船迅疾如織。

四、曆史演變與現代認知

艨艟盛行于漢唐至宋代,後隨火炮技術發展逐漸淘汰。現代漢語中仍用于形容水上武裝力量或借喻迅猛之勢,但主要作為曆史詞彙存在。其形制可通過《武經總要》《水戰兵法》等古籍考證。

(《辭海》)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線上版):艨艟詞條釋義

    http://www.hydcd.com/cd/htm15/87752.htm

  2. 《辭海》(第七版網絡版):古代戰船類目

    https://www.cihai.com.cn

網絡擴展解釋

“艨艟”(méng chōng)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一種具有防護裝備的戰船。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艨艟”指古代水軍使用的輕型戰船,通常以速度見長,用于快速突襲或近戰。其名稱中的“艨”和“艟”均為船體結構的描述,合稱後特指此類戰船。

  2. 曆史背景與用途
    這類戰船最早可追溯至漢代,盛行于三國至唐宋時期。其特點是船身狹長,覆蓋生牛皮等防護材料,部分船隻配備撞擊裝置,用于沖破敵陣或近身作戰未提供來源。

  3. 文學與軍事記載
    在古典文獻中,“艨艟”常被用來形容水戰的激烈場面,例如:

    • 《三國演義》中描述赤壁之戰時提到“艨艟鬥艦,火光沖天”;
    • 李白《永王東巡歌》有“戰艦森森羅虎士,征帆一一引龍駒”的類似意象。
  4. 現代使用
    如今該詞已不用于日常語言,僅見于曆史研究、古籍注釋或文學創作中,作為古代軍事文化的象征。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戰船結構或曆史戰役中的實例,建議查閱《武經總要》《中國兵器史稿》等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榜運杯子遍處便甯鼈靈比竹補鳌抽掣傳刻除亡從天而下翠實措大代數和大徐短绠笃教烽砦雰雪浮俗綱銀法公啟關讬瓜衍之賞龜绶賈馬服鄭孤卿賈肆颉籀即今決獄駿烈狙慝窺取立秋録略卯睡梅花書院南鄙難拚殍殣疲于奔命謙憚锖色潛移清軟熱狂山壁飾智矜愚順矩嗣體鐵檛通才碩學頭頸吐番婉曲丸熊蚊麈橡茹藿歠蕭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