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綱銀法的意思、綱銀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綱銀法的解釋

明 代中葉在南方所施行的代役歲費征收辦法。始于 正德 十五年(公元1520年),行于 福建 。其法為将全縣代役歲費,分為正、雜兩綱(部分),照丁四糧六比例分派銀兩,全部繳于官府。後為“一條鞭”法所代替。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綱銀法是明代中葉推行的一種賦役改革制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它是明代在南方地區實施的代役費用征收辦法,核心是将原本按勞役征收的方式轉化為按銀兩折算,屬于賦役貨币化改革的重要階段。

  2. 實施背景與時間
    始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最早在福建地區試行。這一制度與當時賦役繁重、地方財政混亂的社會背景密切相關。

  3. 具體征收方式

    • 将全縣的代役費用分為“正綱”和“雜綱”兩部分(即主要項目和雜項);
    • 按“丁四糧六”比例分攤:即40%按人丁數征收,60%按田糧面積征收;
    • 所有銀兩統一上繳官府,由官方統籌支配。
  4. 曆史意義與演變
    綱銀法簡化了賦役征收流程,推動了實物勞役向貨币稅的轉變,為張居正推行更徹底的“一條鞭法”改革奠定了基礎,最終在萬曆年間被後者取代。

注:以上信息綜合自權威曆史文獻記載,内容因權威性不足未予采用。如需更深入研究,建議查閱《明史·食貨志》等原始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綱銀法》是一個詞組,意思是指一種關于綱銀使用和管理的法律規定。它由三個漢字組成:綱、銀、法。 - 「綱」是一個漢字,部首是「纻」,總共有七個筆畫。它的意思是指事物的主要線索、要點或綱領。 - 「銀」也是一個漢字,部首是「钅」,總共有十個筆畫。它的意思是銀子,指的是一種貴重的金屬。 - 「法」是一個漢字,部首是「水」,總共有八個筆畫。它的意思是規則、法律或法則。 《綱銀法》這個詞的來源是古代中國曆史上的一種法律制度。在古代,中國使用綱銀作為貨币流通的主要方式,而《綱銀法》則是對綱銀使用和管理進行規範的法律。 關于繁體字和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綱」的繁體字是「綱」,「銀」的繁體字是「銀」,「法」的繁體字是「法」。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這些字的基本形狀和意義是相似的。 以下是一個關于《綱銀法》的例句:根據《綱銀法》,商人必須按規定的标準和程式使用和交易綱銀。 與《綱銀法》相關的組詞有:綱要、銀行、法規、法律。 近義詞可以包括:銀行法、綱領法、綱領性法律。 反義詞可能是:非綱銀法、違法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