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鐵撾 ”。鐵杖。古代用作兵器。《資治通鑒·後梁太祖開平元年》:“因數 渥 親信十餘人之罪,曳下,以鐵檛擊殺之。”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九出:“汝生得貌如秀士,料想不是客家。我且饒你一下鐵撾,留金珠買路。”《宋史·王繼勳傳》:“ 繼勳 有武勇,在軍陣,常有鐵鞭、鐵槊、鐵檛,軍中目為‘王三鐵’。”
關于“鐵檛”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常見混淆提示: 您可能混淆了“鐵矴”(tiě dìng),該詞指船舶停泊時使用的鐵錨類裝置。
建議補充信息: 若需準确釋義,建議提供以下線索:
建議通過專業辭書或文獻數據庫進一步考證該詞的具體含義。
鐵檛(tiě zhǎi)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堅固、堅定的意思。該詞的拆分部首為金(jīn)和木(mù),由26個筆畫組成。
鐵檛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典籍《尚書·周書·武成》,被用來形容鐵質的檛子(zhǎi zi)。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康熙字典》(kāng xī zì diǎn)中的寫法為「鈑閘」,加上了金(钅)部首表示金屬的含義。而現代繁體字的寫法為「鐵榭」。
以下是一些使用鐵檛這個詞的例句:
1. 他的意志堅如鐵檛,從不輕易妥協。
2. 這個城堡建築使用了大量的鐵檛,使其更加堅固。
以下是一些與鐵檛相關的詞語:
組詞:鐵釘、鐵索、鐵錘、鐵路、鐵骨等。
近義詞:堅固、堅定、穩固、紮實。
反義詞:脆弱、短暫、不穩定、軟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