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蚊麈的意思、蚊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蚊麈的解釋

驅趕蚊蟲的拂子。古時以麈尾做成,故稱。 郭沫若 《豕蹄·柱下史入關》:“我把它的尾巴割了下來,這要做我修道的人的永遠的紀念呢。(聽說後世修道的人手中定要拿着一隻牛尾的蚊麈,便是從這兒開始的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蚊麈(wén zhǔ)一詞在漢語詞彙系統中屬于罕見組合,目前權威詞典及語言學資料中尚未形成獨立詞條收錄。以下從單字釋義與組合可能性兩方面解析:

一、單字訓诂

  1. 蚊(wén):《漢語大詞典》釋為“昆蟲綱雙翅目蚊科動物的統稱,雌蚊吸血,能傳播疾病”,其字形從蟲、文聲,屬形聲造字法。《說文解字注》強調“蚊為齧人飛蟲”,凸顯其生物特性。
  2. 麈(zhǔ):《辭海》标注兩種釋義:其一指“駝鹿”,即古代文獻中“麈尾”所指鹿科動物;其二特指“拂塵”,因魏晉名士清談時持麈尾毛制成的器具而得名,如《世說新語》載“王夷甫捉白玉柄麈尾”。

二、組合分析 “蚊麈”在古籍語料庫及現代漢語語料中均無典源用例。推測可能為以下兩種構詞形式:

學術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蚊麈”是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其含義存在兩種解釋,需結合不同來源綜合理解:

  1. 驅蚊拂子
    根據記載,“蚊麈”指古代用麈尾制成的驅蚊工具。麈是鹿科動物,其尾毛常被用來制作拂塵。郭沫若在《豕蹄·柱下史入關》中提到,修道者将牛尾制成的“蚊麈”作為紀念品,暗示該工具在曆史中的文化象征意義。

  2. 成語中的“蚊麈”
    網頁提出“蚊麈”作為成語,發音同為“wén zhǔ”,但含義截然不同,形容事物極其微小或微不足道(如蚊子和麈鹿的體型對比)。不過此解釋未見于其他權威來源,可能與“蚊虻”(微小事物)等詞混淆,需謹慎考據。

建議:若用于文學或曆史場景,優先采用第一種解釋;若涉及成語,建議核查具體語境或更權威的詞典,避免誤用。

别人正在浏覽...

阿鋪百二百葉竹百支支杈杆兒城堡楚舸春望麤璺淡味敵檔低頭族惰食讀書惡詫富春山居圖負托臯薮各色名樣孤俦寡匹還生黑青花狸狐哨黃帳見不得艱乏嫉妬記刻鏡囊開諷客邊口敕愧謝困獸猶鬥淩飛緑豆慢倍難舍排根龐豫傾談秦韓驅從三壽賞節尚兀升堂拜母時變是守識才尊賢食車石窗世利孀嫠姝好隨風倒推食問訊顯劇铦铓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