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出《左傳·宣公十五年》:“ 晉侯 賞 桓子 狄 臣千室,亦賞 士伯 以 瓜衍 之縣。曰:‘吾獲 狄 土,子之功也。微子,吾喪 伯氏 矣。’”後以“瓜衍之賞”泛指重賞。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十二:“是以 柳莊 黜殯,非貪 瓜衍 之賞; 禽息 碎首,豈要 先茅 之田。”《南史·謝方明傳》:“愧未有 瓜衍 之賞,且當與卿共 豫章 國祿。”
“瓜衍之賞”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該成語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春秋時期,晉國君主晉景公在戰勝赤狄後,将瓜衍(今山西孝義境内)作為封地賞賜給功臣士伯,并強調:“吾獲狄土,子之功也。”這一事件成為“瓜衍之賞”的起源,特指對重大功績的豐厚封賞。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形容君主或上位者對臣屬的慷慨封賞。例如《南史·謝方明傳》中,謝方明以“愧未有瓜衍之賞”表達未能給予下屬應有獎賞的歉意()。
如需查看更多文獻用例,可參考《左傳》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瓜衍之賞》是一個成語,意為通過瓜種的形狀和品質來識别瓜是否成熟,引申為通過細微的迹象或事物來判斷整體的情況。
這個詞由四個字組成,分别是瓜、衍、之、賞。
瓜字的部首是瓜,它有7個筆畫。
衍字的部首是行,它有11個筆畫。
之字的部首是丶,它有3個筆畫。
賞字的部首是貝,它有10個筆畫。
《瓜衍之賞》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農耕社會。人們發現通過觀察瓜種的形态和外表就能判斷瓜的成熟程度,這種觀察技巧逐漸引申為識别其他事物的方法。
在繁體字中,瓜字、衍字、之字和賞字的形态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瓜字的寫法有變化,它可能是由“竹”和“冬”兩個字組成,表示瓜的外形。衍字、之字和賞字的古代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
在使用《瓜衍之賞》這個成語時,可以使用以下例句:
1. 他通過小孩子的言行來猜測整個家庭的狀況,真是瓜衍之賞啊。
2. 看似平淡無奇的一個眼神,卻讓他瓜衍之賞出對方的真實想法。
《瓜衍之賞》這個成語可以與其他成語組詞,例如“瓜分蛋糕”、“衍生物”、“之前”、“善賞”等。
與《瓜衍之賞》意思相近的成語有“細思極恐”和“見微知著”等。
與《瓜衍之賞》意思相反的成語則沒有特定的一個詞,但可以使用諸如“不聞不問”、“大而化之”等表達相反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