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ctful] 委婉;婉轉
我婉曲地請求他再幫一次忙
(1).委婉曲折。 宋 謝枋得 《文章軌範·小心文》:“文勢圓活而婉曲。”《二刻拍案驚奇》卷六:“媒媽道:‘應承繇不得不應承,隻好把説話放婉曲些。’” 鄭振铎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三章第一節:“ 子桓 的四言調,其情調也很婉曲。”
(2).指委婉曲折的事由、心意等。《水浒傳》第七二回:“ 宋江 便喚 燕青 ,附耳低語道:‘我要見 李師師 一面,你可生個婉曲入去,我在此間吃茶等你。’” 明 王守仁 《教條示龍場諸生·責善》:“責善,朋友之道,然須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愛,緻其婉曲,使彼聞之而可從,繹之而可改。”
婉曲是漢語修辭手法之一,指不直接表達本意,而是通過含蓄、迂回或暗示的方式委婉陳述,使表達更富韻味且避免直白生硬。以下是詳細解析:
含蓄表達
通過間接描述或替代性語言傳遞真實意圖,如用“長眠”代指“死亡”,既避諱又顯莊重。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迂回暗示
借他物或情境隱晦表達情感,如古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借樂景暗諷權貴昏聩。
來源:陳望道《修辭學發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避諱與禮貌
用于敏感話題(如死亡、缺陷),如“耳背”代替“耳聾”,體現語言得體性。
來源: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
增強文學性
通過意象間接抒情,如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以物喻情,深化情感張力。
來源:袁行霈《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來源:劉月華《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商務印書館,2001年。
術語 | 區别 | 示例 |
---|---|---|
婉曲 | 間接暗示本意 | “他走了”(指去世) |
委婉 | 整體語氣溫和,可包含直接表達 | “能否請您稍等片刻?” |
反語 | 正話反說,含諷刺 | “真聰明”(實則批評) |
來源:張志公《漢語修辭學》,北京出版社,1982年。
來源:葉蜚聲、徐通锵《語言學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婉曲是漢語中一種通過委婉、含蓄的方式間接表達本意的修辭手法。以下為綜合權威來源的詳細解析:
概念核心
婉曲指不直接陳述,而采用迂回、隱晦的語言傳遞真實意圖。其本質是避免直白,使表達更含蓄優雅,常見于文學創作和日常交際。
讀音與詞性
拼音為wǎn qū(部分文獻标注為wǎn qǔ),屬于形容詞性,可描述語言風格或具體表達方式。
根據古籍和現代研究,婉曲可分為四類(參考):
文學創作
溫庭筠、李商隱的詩詞善用婉曲,如“春蠶到死絲方盡”以蠶絲隱喻相思不絕。
日常表達
現代交際中常用“去洗手間”替代“上廁所”,或“離開我們”代指死亡,均屬婉曲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謝枋得《文章軌範》,提出“文勢圓活而婉曲”的寫作标準。明代王守仁在《教條示龍場諸生》中強調規勸他人時應“緻其婉曲”,體現儒家含蓄的處世哲學。
提示:如需更完整例句或詩詞鑒賞,可查閱、6、8的原始文獻。
呗聲棒球邦事比類合義豳谷參扣車店楚儽麤澀當勢電鍵丁克家庭地榆鬥趣費功噶啷啷辜恩櫃身寰瀛圖假居積箧盈藏可望而不可及可知寬帶狂者楛砮懶猴俚室留時落墨旅羇懋典難說話兒内鄉溺器盤散謙憚千古絕唱挈搐砌塊勤事驅羊燒紙錢神貍飾臣屍利手球狩嶽巡方書牍水旗説時遲,那時快宋健酸與帑廥鐵碇退換微員香蔥檄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