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浮俗的意思、浮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浮俗的解釋

(1).浮薄的習俗。 南朝 梁 蕭統 《令旨解二谛義》:“正以浮俗,故無義可辨,若有義可辨,何名浮俗。” 唐 杜甫 《贈虞十五司馬》詩:“交态知浮俗,儒流不異門。”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劉長卿》:“ 長卿 清才冠世,頗淩浮俗。”

(2).淺薄,粗俗。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證》:“《太白集》《少年行》,隻有數句類 太白 ,其他皆淺近浮俗,決非 太白 所作。” 葉聖陶 《倪煥之》十:“當然,燈會那種粗犷浮俗的‘白相人’風是應當改革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浮俗”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解釋

  1. 浮薄的習俗
    指社會或群體中存在的輕薄、虛浮的風氣,常帶有貶義,強調缺乏深厚内涵或真誠态度。例如南朝梁蕭統在《令旨解二谛義》中提到“正以浮俗,故無義可辨”,即批評浮俗導緻無法辨明真義。

  2. 淺薄、粗俗
    形容事物或言行缺乏深度、格調低俗。如宋代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評價某些詩作“淺近浮俗”,認為其不符合李白的水準;葉聖陶在《倪煥之》中也用此詞描述燈會的粗犷風格。


二、引證分析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應用語境

該詞多用于文學批評或社會現象分析,既可描述文化現象(如習俗、藝術),也可評價個人言行。例如現代語境中,可批評“網絡浮俗文化”或“浮俗的商業炒作”。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浮俗(fu2 su2)一詞是指現代社會中流行的庸俗、低級、膚淺的風氣或行為。它由《說文解字》所記錄,是一個由兩個部首構成的漢字。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拆分部首:部首是浮(氵)和俗(人),分别表示“水”和“人”。 - 筆畫:浮俗的總筆畫數為13,浮有4畫 (氵有3畫),俗有9畫。 來源: 浮俗一詞源于古代,最早指的是在水面上漂浮移動的東西,引申為描述社會風氣中的浮躁和膚淺。 繁體字: 浮俗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浮俗」。 古時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浮俗沒有太多變化。它的基本形态和現代漢字基本相同。 例句: 1. 這個電視節目充斥着浮俗的内容。 2. 他總是被紛雜的浮俗社交所困擾。 組詞: - 浮光掠影 - 浮生若夢 - 浮雲蔽日 近義詞: - 俗氣 - 拜金 - 膚淺 反義詞: - 高雅 - 純粹 - 深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