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書劄的一種寫作格式。給機關、團體、學校等的書劄,其封皮可寫某單位公啟;多人聯名寫信,其落款亦可用公啟。因亦借指這種書信。《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回:“各錢莊也聯名寫了一張公啟,把 鐘雷溪 從前在 上海 如何開土棧,如何通往來,如何設騙局,如何倒賬卷逃……連這信封在一起,打發人來投遞。”
“公啟”是舊時書信的一種特定格式,主要用于以下兩類場景:
書信格式與用途
詞義延伸與文學實例
補充說明: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曆史文獻或仿古文體中。如需引用具體古籍案例,建議查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回等原始資料。
公啟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其中公意為公開、公衆,啟意為啟示、啟動。結合起來,公啟可以指公開的啟示或者公共事務的啟動。
公字的部首是公,筆畫數為4;啟字的部首是讠,筆畫數為7。
公啟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模糊,沒有明确的出處。在繁體字中,公啟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改變。
在古時候,公啟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相比有一些差别。公字在古代寫作「工」或「攻」,啟字在古代寫作「猺」或「揭」。這些寫法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演變為現代的「公」和「啟」。
1. 這次宣布是一次公啟,希望能給民衆帶來正面的影響。
2. 領導的公啟使得整個公司動力倍增。
公啟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如:
- 公啟示:公開的提示或啟示
- 公啟動:公共事務的啟動
一些與公啟意思相近或相似的詞語有:
- 公告:公開宣布或通知
- 啟發:啟示或引導思考
- 公開:公衆可見或知曉
一些與公啟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 私密:私下、不公開
- 終止:停止活動或中斷
- 關閉:不對外開放或關閉活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