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順應自然法則。 三國 魏 嵇康 《太師箴》:“體資易簡,應天順矩。”
“順矩”是一個源自古漢語的詞語,其核心含義為遵循自然法則或既定規則,強調行為的有序性與合理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定義
順矩指順應自然規律或社會規則行事。例如,農民按季節耕種、學生遵循課程表學習等,均體現“順矩”的内涵。
出處與經典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時期嵇康的《太師箴》:“體資易簡,應天順矩”,意為以簡樸之道順應天地法則。
“順矩”融合了古代哲學智慧與現代行為準則,既可用于描述自然規律的順應,也可指社會生活的有序性。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用法,可參考古典典籍如《太師箴》或權威詞典釋義。
順矩是指按照規矩、準則進行行動或表現的意思。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遵守規定,守法守紀,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事物按照标準進行設計或制作。
順矩的拆分部首是 "立",拼音是 "shù"。它的筆畫數是8畫。
順矩一詞源自《詩經·小雅·北山》:“君子有順,夫婦順之。”這裡的“順”是指按照規矩行事。繁體字為「順矩」。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順矩在古代的寫法是「順」和「矩」的結合體。其中「順」表示順從,「矩」表示規矩。
1. 他一直準時上班,工作認真負責,是個順矩的員工。
2. 這幅畫的線條流暢,構圖符合美學原則,十分順矩。
3. 孩子們的行為規範,守紀守法,堪稱順矩的模範生。
順行、順序、不順、例外、筆矩
近義詞:守規、遵紀守法
反義詞:違規、不守紀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