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砦的意思、烽砦的詳細解釋
烽砦的解釋
烽堠和營壘。 唐 許棠 《塞下》詩之二:“塞深烽砦密,山亂犬羊多。”
詞語分解
- 烽的解釋 烽 ē 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烽火(a.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b.喻戰争或戰亂)。烽煙。烽燧。烽火台。烽鼓(烽火和戰鼓,指戰争)。 筆畫數:; 部首:火; 筆順編號:
- 砦的解釋 砦 à 同“寨”。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烽砦”是一個古代軍事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fēng zhài
- 注音:ㄈㄥ ㄓㄞˋ
- 釋義:指“烽堠”和“營壘”的結合體,即古代邊防系統中用于傳遞軍情(烽火台)與駐軍防禦(營壘)的軍事設施。
二、組成部分與功能
- 烽堠:即烽火台,通過點燃煙火傳遞緊急軍情。
- 營壘:士兵駐紮的防禦工事,用于駐守和作戰。
兩者結合形成邊疆的警戒與防禦體系,常見于唐代邊塞地區。
三、文學例證
唐代詩人許棠在《塞下二首》中寫道:“塞深烽砦密,山亂犬羊多”,描繪了邊塞地區烽砦密集、局勢緊張的場景。
四、曆史作用
“烽砦”是古代軍事通信與防禦的重要載體,尤其在邊疆地區,承擔着警戒外敵入侵、保障軍隊調度的關鍵職能。
網絡擴展解釋二
《烽砦》這個詞的意思
烽砦(píng zhài)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指築在邊境或險要地段的烽火台、炮台或防禦工事”。烽砦通常用來觀察和傳遞軍事信息,是防禦軍事需要的重要設施。
拆分部首和筆畫
《烽砦》的拆分部首是火(huǒ)和石(shí)。它的總共有11個筆畫:火(3畫)+ 人(2畫)+ 匕(1畫)+ 中(4畫)+ 石(5畫)。
來源和繁體
《烽砦》一詞源自古代的戰争和邊防防禦,早在中國古代的戰國時期就已經開始使用。在繁體中文中,烽砦被寫作「烽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烽砦有時會以「烽障」「烽罔」的方式出現,但這些寫法在現代漢字已經不常見。
例句
1. 城中的烽砦高聳入雲,屹立在邊境上。
2. 敵人想要進攻我們的烽砦,但他們被我們堅固的防禦工事擋住了。
組詞
烽砦可以結合其他字詞形成新的詞語,如「烽砦風光」(指炮火、軍營的景象)、「烽砦密布」(指邊境地區設有多個烽砦)等。
近義詞
烽砦的近義詞包括「烽火台」、「烽火堡」、「邊防工事」。
反義詞
烽砦沒有明确的反義詞,但與防禦有關的詞語,如「攻城器械」、「進攻」可以用來與烽砦進行對比。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可以繼續問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