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初夏。因梅熟于夏初,故稱。 唐玄宗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詩序:“喜麥秋之有登,玩梅夏之無事。” 宋 蘇轼 《元祐三年端午貼子詞皇太妃閣》詩之二:“雨細方梅夏,風高已麥秋。”
“梅夏”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指初夏時節,因梅子成熟于夏初而得名。這一用法在古代詩詞中常見,用以代指季節轉換的節點。
部分資料(如)提到“梅夏”比喻“逆境中的人才”,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文獻,可能為引申或誤讀,建議以“初夏”為核心含義。
梅夏是一個詞語,它主要指的是夏天裡梅子成熟的時候。在這個時候,梅子的果實懸挂在枝桠上,呈現出鮮亮的紅色或紫色,十分誘人。梅夏也可以形容夏季的景色或氣候,特指梅子開花的季節。
梅夏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木,并包含有13個筆畫。
梅夏在繁體字中寫作「梅夏」,保留了和簡體字相似的形狀和意義。
在古時候,「梅夏」的漢字寫法沒有太大區别,但是可能會有一些細微的變化,比如用古代的字形書寫。
1. 梅夏時節,梅子的香氣彌漫在空氣中。
2. 我們家的梅樹在梅夏的時候總是結出很多的梅子。
梅夏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比如「梅夏風光」、「梅夏盛開」等。
梅夏的近義詞有「梅子成熟時」、「梅開時節」。
梅夏的反義詞是「非梅夏」或「非梅開時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