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盜;盜賊。《易·繫辭下》:“重門擊柝,以待暴客。” 宋 文天祥 《漁舟》詩序:“午抛泊避潮,忽有十八舟上風冉冉而來,疑為暴客,四船戒嚴。”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陸水部》:“昨遇一人,哭於道周。詢之自稱 山西 趙 姓,有一駞一馬,為暴客劫去。”
“暴客”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總結如下:
“暴客”指強盜或盜賊,多用于古代文獻中。例如《易經·繫辭下》記載:“重門擊柝,以待暴客”,意為設置多重門闩、敲梆巡夜以防範盜賊()。
古典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易經》,後常見于文言作品。如宋代文天祥在《漁舟》詩序中描述遭遇疑似盜賊的情景:“忽有十八舟上風冉冉而來,疑為暴客”()。
語境特征
多用于描述暴力搶奪財物或入侵的行為,如清代和邦額《夜譚隨錄》中“為暴客劫去”()。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古典文學研究或仿古語境中,需注意其濃厚的文言色彩。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易經》或文天祥相關作品(來源、5、7)。
暴客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兩個部分:暴和客。暴客的拆分部首是曰和宀,其中曰表示“日”,宀表示“宅”。暴客的拆分筆畫為9畫,其中暴有8畫,客有1畫。
這個詞語來源于古代漢字,其古時候的寫法為暴克,克為它的古字形。在現代漢字簡化的過程中,将暴克簡化為暴客。
繁體字中,暴客寫作暴克。
古時候,漢字暴寫作曝,客寫作克。隨着語言的演變,暴克逐漸演變成暴客,并成為一個獨立的詞語。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是個心狠手辣的暴客,在黑暗中幹着各種違法的勾當。
2. 這個城市不歡迎暴客,我們要維護社會的和諧與安甯。
3. 他雖然外表看起來文雅,内心卻隱藏着一個暴客的本性。
一些與暴客相關的組詞有:
1. 暴力:指使用武力或強制手段達到目的。
2. 暴行:指殘忍、兇惡的行為。
3. 暴戾:形容人殘忍、兇暴。
與暴客近義詞有:
1. 暴徒:指從事破壞、鬥毆等暴力行為的人。
2. 暴力犯:指犯有暴力犯罪行為的人。
與暴客反義詞有:
1. 和平使者:指緻力于維護和平、傳遞友愛和希望的人。
2. 和善者:指性情溫和、待人友善的人。
綜上所述,暴客指的是一個心狠手辣、兇惡殘暴的人,常常以暴力手段對待他人。這個詞語源于古代漢字,經過演變成為現代漢字中的一個獨立詞語。使用暴客一詞時,需要注意上下文的語境,特别是在描述人物的時候要客觀準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