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微而真确。 唐 黃滔 《大唐福州報恩定光多寶塔碑記》:“其道乃可以精諦至嚴敬緻。”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家誡》:“﹝ 朱用純 ﹞臨終,顧其徒曰:‘學問在性命,事業在忠孝,勉之。’語亦精諦。”
“精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精谛”指精微而真确,強調事物或言辭的精準性與深刻性。其中“精”指提煉後的精華,“谛”則含真實、确鑿之義,組合後形容内容或思想既細緻入微又真實可靠。
語言與文字層面
形容言辭、文章用詞極度精确,達到毫無瑕疵的程度,常用于贊美文筆或口才的嚴謹性。例如清代學者朱用純臨終所言“學問在性命,事業在忠孝”,被評價為“語亦精谛”,即語言凝練且内涵深刻。
思想與學術層面
指理論或道理的深刻性與正确性。如唐代黃滔在《多寶塔碑記》中提到“其道乃可以精谛至嚴敬緻”,強調佛學教義的精準與莊嚴。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清代沿用并擴展至學術評價領域,體現了漢語詞彙在曆史中的延續性與適應性。
《精谛》(jīng dì)這個詞是漢語詞彙,指的是某事物或概念的真正内涵和精髓。它強調了思想、理論或文化背後的核心要點。
《精谛》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米」,拆分出來的筆畫分别為10畫和7畫。
《精谛》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的使用最早出現在文化、哲學、宗教等領域。這個詞的形成是對某種思想、理論或經典的簡潔概括,以便更好地傳達其核心思想。
《精谛》這個詞的繁體寫法為「精諦」。
在古時候,「精谛」這個詞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古代的漢字書寫形式有一定的變化,但整體上仍保持了「精谛」這個詞的核心意義。
1. 他深刻理解指導思想的精谛,并通過自己的社會實踐将其付諸于行動。
2. 這本書是這個理論領域的經典,其中包含了該理論的精谛與教義。
組詞:
精神(jīng shén):指一個人的心靈、意識或思想等方面的核心要素。
谛聽(dì tīng):指認真傾聽、仔細聽取他人發言或音樂等的精髓與要義。
近義詞:
要義(yào yì):指某事物的重點、核心或關鍵所在。
真谛(zhēn dì):指某種思想、文化或宗教的真正内涵與精髓。
反義詞:
表面(biǎo miàn):指某事物的外部形象、表象或外在特征,與内涵相對。
【别人正在浏覽】